谁来“拾”起道德的“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8 05:40 来源: 东南快报两岁的小悦悦静静躺在冰冷的地面上,在冷漠路人的眼中,她的生命力缓慢流逝。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前后共十八个人。最终,一位拾荒阿婆扶起了小悦悦,也同时扶起了最后一点良心。从不敢扶的老人,到不愿救的孩子,网友虽义愤却无奈反问,谁来“拾”起社会道德的“荒”!
从法律上讲
见死不救能不能治罪
我是花花:我看了这个视频,对18个路人的行为非常气愤!这种见死不救的行为等同于间接杀人,路人冷漠到连打个110都那么困难吗?像这种行为能不能治罪?
记者孔丽:德国刑法典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一节中就明确规定:困境发生时,行为人在有能力救助,同时对自己无重大危险又不违反其他重要义务的情况下,不进行施救的,处一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
律师江椿平:目前我国法律对路人救助的义务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比较接近的情况是有较特定的一些前提,如夫妻吵架,妻当着夫的面自杀,夫则有法定的求助义务,否则将可能构成故意杀人,其他还有如相约自杀等情形。对于这18个路人的不救助行为,没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一成不变:早在2001年,就有全国人大代表就增加刑法罪名提出议案,建议设立“见危不救和见死不救罪”,立法内容应包括犯罪行为的法律界定和惩治条款等;“见死不救罪”的量刑依据,可以参考造成事情后果的轻重、事情发生时当事人的处置态度等等。
律师江椿平:其实,在大多数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是极少见的。强制路人对被害人进行救助,一方面可能过于增加一般公民的义务,而取代了政府职能部门的法定职责,另一方面,因路人并非专业人士,很多情况下其救助行为可能导致新的危险发生,或导致职能部门的刑事侦查的困难。所以,作这种强制性规定是不现实的。
一成不变:也就是说,法律虽然会给予肇事逃逸的司机应有的惩罚,却奈何不了冷漠的路人。我们在谴责人情冷漠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彭宇案”等事件的负面影响,相关法律机制的不够完善,让人们在是否伸出援手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从心理学讲
“事不关己”与“好人没好报”作祟
记者孔丽:看到老人跌倒不去扶,看到有人被撞不去救,这是不是说明现在社会民众缺乏安全感,怕当证人,怕被反咬一口?
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林榕发:总体来说,我们缺乏一种时代的道德偶像,譬如上世纪70年代前后,全社会都在学雷锋,现在还有全民的偶像么?我们的道德参照系在不断地淡化,民众缺乏安全感,对公权部门也缺乏信任感,人的思维趋于功利化、自私化,人们都忙着赚钱、忙着自己的事,当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
这个拾荒的老妇人去扶小女孩,从心理学上讲,她是弱者,更理解同样作为弱者的被撞小孩子的困境,另外底层的拾荒者社会信息接受相对较少,思想原生态,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就会去帮。
一成不变:很多时候,当人们在围观一个事故时,见别人都不做救人的行为,内心的谴责感会减少很多,“反正别人也没有救”。
老鱼:还有人是受了“好人没好报”思想观念的影响!因为太多助人为乐的事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才造成了这么多“见死不救”的案例出现。这是一次社会信任危机,但透过这事看来,其实社会良心也在缺失;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使得每个人的良知都在退缩,所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肇事逃逸
最高才判七年刑?
记者孔丽:事后,第一辆车的肇事司机投案自首,并交代了当时的情况。他称,当时下着雨,天也黑,视线不好。把小孩卷入车底以后,明显地停顿了一下,以为压到的是东西,不知道压到了人,但是他依旧开车离开,后轮再次碾压过小悦悦的身体。这种情况是普通的肇事逃逸,还是故意伤害?
律师江椿平: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如果有证据证明肇事司机知道轧到人了,还继续对人体进行碾压,将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
记者孔丽:我听说肇事逃逸,最高量刑标准才七年?普通的交通事故和肇事逃逸,在量刑上有什么区别?
律师江椿平:不一定,一般的交通肇事罪量刑期间为三年以下,有逃逸等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而因故意再次碾压导致被害人伤害或死亡,或者将被害人带走并遗弃在偏僻处导致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可按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最高判处死刑。
图图:很多司机在倒车的时候,根本发现不了车后的小孩,前一段时间,我就在倒车的时候,听见梆梆的声音,幸亏下去看了一下,才发现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在我车后拨拉我的车牌。如果我看也不看就倒车,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家长要看好自己家的小孩子。
媒体声音
路人的冷漠令人战栗
前段时间,当有港媒以《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的评论批评内地社会道德失范时,很多人还很不以为然,称问题没那么严重。可当面对这让人战栗的冷血场景时,看着路边的监控视频拍下的那两个残忍的司机、那18个冷漠的路人、那个可怜的女孩时,谁会再去质疑港媒那个虽刺痛了我们的尊严,却击中了当下某些残酷现实的标题。中青报
惨剧应触发“冷漠之我”自省
小悦悦惨剧发生后,人们强烈谴责无情的路人,声讨肇事司机。同时,愤怒的人们再次将南京“彭宇案”的主审法官拉上审判台,对这名“迅速拉低国人道德底线”的人士进行谴责。其实,在“彭宇案”之前,同类的悲剧一直在间或上演,从数百人围观街头强奸,到车祸现场无人救助伤者,再到围观并催促跳楼者“快跳”……麻木的看客心态由来已久,让一个“彭宇案”背负国人性格深处某种劣根性全部的罪责,不公道,更容易让人找到“道德不作为”的托词而贻害无穷。
如果要谴责、要反思,不妨先从每一个“我”开始……如果当时是我走过鲜血淋漓的小悦悦身旁,我会怎么做?广州日报
拿什么拯救堕落的人性
相对于其他的“见死不救”与“见倒不扶”,对遭受车祸的小悦悦,及时施以援手可以说没有任何风险可言,拨打“120”、“110”两个电话,先求助急救,再报警,继而维护秩序,一切就是那么简单。如果说“见死不救”与“见倒不扶”,纠结的是道德的命题,那么,没有任何风险的“见难不帮”,拷问的则是人性与良知,而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如此的冷血。
小悦悦事件的出现,已不再只是对社会“缺德”现象的拷问,而更该从根源上找原因。堕落的人性,折射出公民社会教育的长期缺失,拯救堕落的人性,先找回失落的公民社会教育。羊城晚报
冷漠的人啊!
你们的心何时再暖?
众生本来都有恻隐之心,为何这些路人对受伤倒地痛哭的小悦悦不理不睬、视而不见呢?其一,这些人怕惹祸上身。其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又在人心里潜移默化。现代社会,忙赚钱忙生活忙这忙那,经过路过就是错过,可惜,你们错过的是一条人命!哪怕你们赚够了钱,但是却失去最起码的人性。
救救小悦悦,务必先救救这些人冷漠的内心!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