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开放心灵才可见大写的“人”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0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评论员何翠云

  近日有西安小学生“绿领巾”事件、佛山被两辆车碾的女童小悦悦都让人的心不能平静。“绿领巾”事件引发人们对老师的痛骂和对中国教育弊端的嘲讽,而小悦悦被碾多人路过却不施救,也引发人们对社会道德缺失和人性冷漠的追问。

  毫不相关的两件事,一个是教育问题,一个是社会问题,看起来似乎没有联系,但往深里分析却有着相似的根源。

  刚看到差生带绿领巾好的带红领巾的消息,百思不得其解,这招是怎么想得出来的。有人说,这比抽教鞭更恶毒,伤害孩子的自尊,扼杀孩子的个性和平等观念等。也有人说幼年的刺激与羞辱常成为成人犯罪的心理根源或导致一生的自卑。有人分析,这种做法是不会教的老师,他们不懂教育学,对差学生没有耐心,没有爱心,没有信心,才会出此下策。

  无疑,这些观点都是深刻的。但绿领巾出现并非偶然,先前有“五道杠”的做法,这种极端的奖惩教育方式可以理解为追求升学率的恶果,但往深里看,如果说应试教育只见成绩不见人,那么这种极端的奖惩教育方式完全是对人性的一种漠视与不尊重。差生带绿领巾不仅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羞辱,甚至也让家长感觉到羞辱。

  其实,平等、独立、自主、相互尊重的人格,应该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常识。但这一点却是缺失的。早些年柏杨谈到体罚学生,坚决反对,他说,中国就是没有人权观念。“中国一直习惯不把人当人,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虽然这种言论非常极端,但也可以从中看出中国诸多问题的深刻的根源,教育中不见“人”,文学艺术常常与政治挂钩,或者我们总是指责政府对人的不尊重,可是我们何曾想过:我们自己有人权观念吗,我们平等无差别无等级地待人了么,我们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人——不对人指指点点尊重他人自由与选择?

  其实,笔者认为,透过“绿领巾”事件更应该反思的是中国教育中不见“人”字,正如柏杨谈到,“太多中国人不知道对方也有尊严,不晓得尊重对方的人格,也不晓得尊重自己的人格”,“他们没有人权观念,人是需要尊严的”。如果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自主型人格的人,那么即便是小孩,也应尊重其人格。

  平等、被尊重是人性的基本渴求,那么,生存权更是人性最根本的需求。小悦悦被碾多人路过却不施救,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与社会信用缺失道德滑坡等背景相连,但有一个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对生命的漠视与逃避,几乎到了我们自己都遗忘的地步。

  如果说“绿领巾”事件折射出的是对“人”的不尊重,那么小悦悦被碾就折射出我们对人对生命的不重视。我们谈发展,但没有对生命的重视和对人基本权利的尊重,又如何谈发展,发展的目的又是什么?发展的起点与终点都应是一个大写的“人”。正如现在谈文化强国,如果文化中没有对生命的重视和对人权的尊重,那么这所谓的文化则非文化而是野蛮。

  笔者认为,无论是文化教育或者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都应该首先见一个大写的“人”字,这是一切问题的逻辑起点。我们总是谈民主,可是我们的头脑中没有对生命的重视,没有人权观念,脑子里、心里没有一个“人”字,民主何处依存,又如何能确保民主的落实呢。

  也许人权意识的建立与普及是重要的,其实,笔者认为,所谓人权的本质应该是对生命的悲悯,也许我们可以打开自己的内心去感悟生命的脆弱,如此,我们或可感悟:原来他或她也是一个生命,是我们的同类,也是一个人。中国千年为所欲为的专制皇权与等级势利的文化造就人们自保与心灵的封闭,或者,打开心灵才可见一个大写的“人”。也许解放思想、开放心灵、尊重生命与人权,应成为我们基本的价值准则。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