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民间金融难题需在全局破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0 01:0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温州市日前出台金融改革创新行动方案。这一方案由五大体系、四个区、八项内容构成,包含了争创“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以及全面启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等内容。

  这个方案,充满了区域色彩,也是在诸多温州企业主“跑路”事件发生之后,地方政府推出的旨在促进地方金融发展的举措。某种意义上,这次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加速了这一区域金融创新行动方案的问世。

  温州谋建国家级的金融综改区,已有许多年头,但一直少有进展。回看历史,温州在金融改革与创新方面,向来用力颇多,如第一家私人钱庄就出现在温州。当然,作为市场经济发育比较充分的地方,温州在民间金融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也更多些先天条件。

  不过,一个地方要实现金融体制的实质性突破,并不容易。观察此次改革方案,尽管要“探索建立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但这个体制框架,大多还是在现有体制基础上的修缮。方案中涉及的内容,有些仍停留于技术层面。这说明,民间金融的核心难题,还是要放在金融体制改革的全局上来求解。

  民间金融问题,谈了很多年。每每言及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必被翻出来。民间金融(有时亦被称为“地下金融”)常常处于灰色地带,名不正言不顺,但其起到的作用却不可抹杀,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非正规的民间金融,对于促进大量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功劳明显。与此同时,缺乏监管的民间金融主体的一些行为,也很可能造成局部性的金融风险与隐患。这是民间金融的现状。在温州,不过是以相对激烈的方式呈现出来。

  现在谈论求解民间金融的困局,其实主要是在两个维度上。其一,推进金融市场的对内开放,使得部分民间金融机构能够在法律地位上被“扶正”;其二,在“疏”之外也要重视“堵”,这涉及的是如何完善民间金融的监管制度问题。

  毋庸置疑,缺少金融市场的对内开放,金融资源的错配现象将长期存在,松绑金融抑制,也必会成为空话。从认识上说,金融监管高层总体态度还是越来越积极的,国务院去年颁发的 “新36条”更是明确提出了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

  遗憾的是,金融垄断体制的改革老生常谈久矣,近年间在不断的呼吁中有所改革,但成绩并不十分明显。金融领域改革的艰难,如同今日中国许多方面的问题一样,改革动力缺失,一些既得利益者更不愿切割自己的利益。因此,纵然时光周而复始,改革绩效难言突出。

  当下民间金融要“疏”,关键在于解除金融领域当中存在着的不必要的管制,承认和推动民间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金融生长,降低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拓宽其业务服务领域。促使部分民间借贷行为阳光化、合法化,使得民间资本合法有序地进入融资、创业活动,正是“疏”之含义。

  当然,在对民间资本放开准入的同时,也要配之以相关的退出法律规定,包括接管、重组、撤销和破产规定等。此外,应逐步建立覆盖民营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以防范民营中小银行破产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在此基础上,谈及规范、监管灰色的民间金融行为,也才更有意义。

  民间金融行为的监管,相对于松绑金融管制来说,是一枚硬币的另一面,是谓“堵”。这个“堵”,不是政府部门的随意干预,而是建立制度性的监管框架,靠法律制度的建设等多管齐下。包括市场化的约束机制,如行业自律、企业间相互监督、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等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民间金融风险的防范。

  此次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影响很大,使得民间金融问题更为凸显。有时候,坏事可以转化为好事,温州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的努力就是例证,其中一些内容还有着日拱一卒的意味。从温州的努力到全局性的解题,已然无法回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