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变革风雨欲来 平安证券保荐团队震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0 06:13 来源: 时代周报本报记者 毛瀚民 发自深圳
24名保代出走,集团发近亿奖金安抚
8月底,市场风传:“平安证券在上海的投行人员集体走光,一部分去第一创业,一部分到华林。”
面对众多媒体的质疑,平安证券方面一直保持沉默。9月中旬,时代周报记者联系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薛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是有一部分投行人员离开,没有外界夸张的那么多”。对于薛荣年也要离开平安证券的消息,他则对记者表示否认“我目前还在平安证券”。此后他拒绝了记者的当面采访,不发一言。此后时代周报记者多次联系平安证券董事长杨宇翔,平安证券投行部总经理曾年生,二人均以不便回应婉拒采访。
10月17日,平安证券有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投行部保荐代表集体跳槽事宜,目前公司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回应。不过,随着众多上市公司发布更换持续督导保荐人的公告,以上传言已经部分得到证实。平安证券一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多名保代集体辞职后,公司投行部人心动荡,多家投行前来挖角,有招商证券、第一创业证券等多家券商对平安投行部的团队发出了邀请函。
鉴于此,平安集团近日紧急释放维稳“利好”消息,承诺平安证券投行部激励政策三年不变,明年或对投行部门拿出1亿元作为特别奖励金。曾在创业板为平安证券贡献巨大的投行部门,因何集体抛弃平安证券?
离职之谜
8月下旬,上市仅半个月的方正证券发布了两则保荐人变动的公告。公告表示,8月26日,保荐机构平安证券通知方正证券:首发的保荐代表人刘哲先生因工作变动原因,不再负责方正证券的持续督导工作。刘哲对方正的督导工作改由陈建接替。此次变动后,方正证券的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变为陈新军、陈建。
五天之后的9月1日,方正证券再次接到通知,另一名上市保荐人陈新军,也因工作变动离开了平安证券。几天内,负责方正证券上市的两位保荐人均离平安证券而去。
事实上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均发布了类似的公告。这仅是平安证券近期的投行人员离职潮冰山一角。本次平安证券投行部出走名单中,包括位居平安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的龚寒汀的12人已全数加入华林证券。包括龚寒汀、周宇、李建、张浩淼、刘哲、何书茂、陈新军在内,提交了辞职和已经离职的保荐代表人,在平安证券已经超过20名。
据《第一财经日报》梳理统计,自今年5月16日以来,平安证券一共有24名保代辞职,平安证券投行部经历了一波大的地震。华林证券相关人士9月底对时代周报记者证实,龚寒汀已办理完毕入职手续,职位应该还是投行部总经理。
证监会网站披露的信息显示,平安证券今年初有84名保代注册,在24名离职后,该公司目前只剩下60名保代。保代人数在券商中的排位一下子从全行业第三位降至第九位。目前,券商行业拥有保代人数前三位分别是国信证券139人、中信证券 93人、广发证券 80人。
由于离职的投行人员上至投行部董事总经理和资历最深的首批保代,下至6月份刚刚获得保代资格者和一般的项目组成员,因此所涉及到的保荐项目也涵盖了多个层次:除了28个已上市项目外,正处于上市中的项目也受到了影响:已经进入上市程序的项目,由于这两人的闪电离职,不知会对保荐质量产生何种影响。
与人员的离职相伴,对平安证券打击最大的,恐怕是许多正处于保荐阶段的项目,难免会随保荐人的出走而被带到新东家。从以往各大券商的保荐人离职情况来看,这种案例屡见不鲜。
据平安方面公布的数据,该公司历来约有80%的IPO项目是由投行人员主动承揽得来。而以本次离职的人员之多、资历之深、涉及层面之广,相信被带走的项目亦不在少数。
酬薪之祸
保代牌照的稀缺性,成就了这个职业动辄百万的高薪。而且保代的数量,又是事关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资格的一道硬门槛和投行业务收入的基础。因此众多证券公司以高薪招揽保代,甚至不惜花费巨额“转会费”挖角。
业内人士分析,平安证券当初急于扩张投行团队、高薪从华安证券挖来江成祺、徐圣能,从海通证券挖来方向生,从广发证券挖来陈新军等首批保代,如今亦遭遇同行集体挖角。
2010年全年,平安证券共计保荐新股38家,以10.83%的市场份额高居各券商之首。今年前8个月,平安证券继续保持着保荐新股数量的第一名,保荐项目已经达到32个,其所占市场份额甚至由去年的10.83%上升至今年的12.92%,而其来自于新股发行的收入也已高达13.87亿元,13.96%的市场份额高居行业榜首。公司今年全年的项目数有望达到40个。
借力于创业板的开闸,近年来平安证券的投行业绩极为突出,已经走在行业前列。据统计,2007年、2008年,平安证券承销业务收入分别为5.05亿元、5.1亿元,2009年开始激增,达到8.67亿元,而在2010年,平安投行收入一飞冲天,达到24.05亿元,远远超过了9.68亿元的经纪业务收入。
对于作出了主要贡献的投行团队,平安证券在薪酬上采取何种激励方式,是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从平安证券的财报看,平安证券的业务及管理费项中,薪酬与奖金栏目,由2009年的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0.04亿元。财报中对此的解释是:“2010年度承销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导致业务提奖较去年有较大增长;同时由于本年度新增了多间营业部,员工数量增加,工资和其他相关费用也一并增长。
事实上,平安证券在2010年新增了8家营业部,员工总数由2009年末的3433人增长到2010年末的3930人,增幅并不算大;而2010年的经纪业务收入9.68亿,就2009年的11亿,有超过10%的下滑。在营业部的增加对业绩贡献有限的背景下,2010年新增的4.04亿薪酬与奖金,应有大部分是投行人员的提成奖励。
另一方面,在应付职工薪酬栏目中,平安证券2010年有5.43亿的工资、奖金及津贴尚未兑现支付,较2009年的2.83亿增加了2.6亿。付薪酬的增幅大于薪酬与奖金增幅。由此可见,尽管承销收入有了大幅增加,但投行人员的提成奖励应有相当大比例被延迟发放。
业内传闻,造成本次平安证券投行人员大批出走的原因,除了提成奖励不按时发放以外,控股方平安集团还在酝酿对平安证券投行部的薪酬体制进行整体改革,保荐人薪酬有被强行降低的可能。9月1日下午,在平安证券的大会上,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公开表态:投行部门薪酬体系两年内不变。这种意图稳定军心的承诺也从反面证实本次的投行集体离职事件祸起于薪酬问题。
项目之困
凭借着热气腾腾的创业板,平安证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券商,一跃升至投行老大,但核心团队的突然出走,给平安证券投行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自2009年IPO重启至今年7月5日,有71只股票由平安证券保荐,高居所有券商榜首。保代们为薪酬跳槽本来无可厚非。但大面积的离职更迭过程中,近30家已上市公司的持续督导工作,是否能有效持续下去,能否做到对广大投资者负责,广受质疑。
而在平安证券所保荐的众多公司中,业绩变脸、大股东不守承诺、超募资金转作他用等案例时有发生。持续督导负责人的更迭,无疑会给市场埋下许多不稳定的因子。
在平安证券保荐的71家公司中,就有16家公司上市后出现业绩变脸。其中,恒信移动 、当升科技、爱施德、国联水产、辉丰股份、宁波GQY六家上市公司出现业绩连续变脸。这一比例相当惊人,令平安证券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保荐业绩变脸王”。
与此同时,平安证券拿到的保荐承销收入也是最高的,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平安证券的承销收入在投行中均名列第一。2009年IPO重启以来,平安证券通过IPO分得的保荐承销收入至少不低于41.73亿元。通过保荐承销,平安证券在这两年中赚得盆满钵满。
据统计,截至2011年10月11日,已上市的267家创业板公司,已上市的267家公司为发行上市共计支付了125亿元发行费用,大部分保荐和承销费用已经进入券商口袋。其中赚取保荐费和承销费最多的券商是平安证券,两年共计15亿元。
主承销最多的是平安证券,共承销了35家,占创业板总数的14%。267家创业板共募集资金1770亿元,平安证券主承销项目募集总额荣登榜首,主承销的35家公司共募集226亿元。
募集的金额多少与券商能获得的承销费与保荐费密切相关,这些募集资金高的券商是创业板的最大获利者。平安证券主承销的35家公司,共赚取了承销及保荐费用15亿元,平均每个项目赚取4300万元,赚得最多的项目是2010年11月发行的沃森生物,仅这家公司上市就赚了1.5亿元。
然而,创业板公司的破发潮颇遭受质疑。平安证券主承销项目有19家跌破发行价。其中,跌幅超过50%的是平安证券主承销的两家公司,他们分别是宁波GQY和恒信移动。
有接近平安管理层的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胜景山河事件”平息后,作为胜景山河保荐人的平安证券在公众层面算是暂时“躲过了一劫”,但在集团层面,则已然开始思考对平安证券的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