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见死不救入狱5年 保护见义勇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0 09:30 来源: 新华08
13日,广东佛山的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两辆车先后3次碾压,而在7分钟内竟有18名路人不闻不问,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将小悦悦搬离街心。如何避免类似道德悲剧重演?为此,有律师提出,有必要把道德问题上升到法律责任。
实际上,在美欧诸国,都有类似”见死不救罪“规定。法国1994年修订的《法国刑法典》就有”怠于给予救助罪“,具体条文是:”任何人对处于危险中的他人,能够个人采取行动,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均无危险,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处5年监禁并处50万法郎罚金。“
美国
遇到陌生人受伤
不打”911“算疏忽罪
美国有两个法律是要求和鼓励人们助人为乐的,分别是《救援责任法》和《善行法案》。
《救援责任法》规定了特殊关系人之间的责任,比如消防人员、急救人员有责任救助危境中的公众,配偶之间互相救援,父母子女之间的救援,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州将此法律延伸到普通百姓,任何人都需要对求助的陌生人予以协助。
《善行法案》保护的是施救人员,如果施救人员在帮助他人时造成意外伤害,可以免除法律诉讼。
明尼苏达州将”见危不救罪“列入刑法典,如果在现场而不给予合理的协助,以犯罪论处。在佛蒙特州也会被处以100美元的罚款。还有一些州规定,发现陌生人受伤时,如果不打”911“电话,可能构成轻微疏忽罪。
在美国,如果一个人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原则上即使遇到需要急救的情形,也不要轻易动手。美国法律要求成年前必须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幼儿教育的三分之一是儿童对危险的认知和规避。
美国还有一个专门的法律——《好撒玛利亚人法》,是为好人做好事量身打造的,避免其惹麻烦上身。好撒玛利亚人意为好心人、见义勇为者。虽然《好撒玛利亚人法》的法律细节在联邦和各州有各种司法变化,不过有一些特点是共同的:陌生人对受伤者进行紧急医疗抢救中出现的失误,给予法律责任上的赦免。这种情形必须是在紧急事件发生现场,而且这种救助是无偿的。
欧洲
见死不救有前提
不得危害施救者安全
义务协助处于危险中的人是近年来法国和比利时的趋向,并扩展到高度均一的欧洲法律之中。在欧洲不少国家,对不负法定职责的普通人来说,”见死不救“的确是一种”罪与罚“。
法国1994年修订的《法国刑法典》新增有”怠于给予救助罪“,具体的条文是:”任何人对处于危险中的他人,能够个人采取行动,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均无危险,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处5年监禁并处50万法郎罚金。“
在欧洲的其他国家,如德国、挪威、瑞典、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法律也规定,任何有责任能力的成年人具有营救危难的法律义务。《德国刑法典》第323条c项就规定,”意外事故、公共危险或困境发生时需要救助,根据行为人当时的情况急救有可能,尤其对自己无重大危险且又不违背其他重要义务而不进行急救的,处1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国家规定”见死不救罪“时,无一例外地都有着大同小异的前提性限制:救助他人对自己或者第三人并无危险。
之所以法律要为”见死不救“设置这样一个”戒律“,根本原因在于法律的平等保护原则,即法律从来都不能强迫互相之间不负法定救助责任的当事人之间,以牺牲一方当事人安危为代价来救助处于危险境地的另一方。
新加坡
被救反诬蔑他人者
需要”道歉+赔偿“
在新加坡,见义勇为已经借由道德的法律化上升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法律义务。
对于见义勇为,新加坡法律则完全站在保护施救者权益的立场上。惩罚机制规定,被援助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至3倍的处罚。影响恶劣、行为严重者,则以诬蔑罪论处。该规定实施以来,新加坡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公民在实施见义勇为时也免去了顾虑和担忧。
加拿大
《见义勇为法》
打消施救者心中顾虑
加拿大大多数省规定公民没有义务对紧急伤病者提供援助。但魁北克例外,”义务法案“规定公民有义务对紧急伤病者提供援助,违者有法律责任。
安大略省2001年颁布的《见义勇为法》中也有一条类似”好撒玛利亚人法“的规定,规定中提到:”自愿且不求奖励报酬的个人,不必为施救过程中因疏忽或不作为所造成的伤害承担责任。“制定该法是为打消施救者担心的因施救不当而惹上官司的顾虑,以防止他们事后成为被告。
■
任何人对处于危险中的他人,能够个人采取行动,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均无危险,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处5年监禁并处50万法郎罚金。
——《法国刑法典》
发现陌生人受伤时,如果不打”911“电话,可能构成轻微疏忽罪。
——美国一些州的法律
蒋林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