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物价上涨预期已过"最强时点"? 拐点将出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0 16:3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如果要你表述一下对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测,你的态度会是乐观还是悲观?回答还真是有点难。数据有喜有忧,发展有快有慢,环境有点复杂。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CPI)同比上涨6.1%,是继8月CPI同比涨幅下降以来的再次回落。这是不是意味着物价水平出现拐点了呢?

  而持续发酵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至今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许多人期待即将召开的G20会指出 “一条明路”,但也有专家估计还会经历一番艰难的讨价还价。欧债危机究竟会 “向左走”还是 “向右走”?

  至于深受 “占领华尔街”困顿的美国经济,也是困难重重,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已经成为影响美国经济政策和政治走向的焦点,而美国的抉择又是 “牵一发而动全身”。包括中国经济在内的世界经济都在注视着美国,下一步它会做什么?

  那就来听听经济专家们10月17日在 “经济学人上海圆桌会议”上发出的声音吧。由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陈宪教授主持的这场沙龙,探讨的主题正是 “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的短期和长期”。

  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研究员特别指出,目前情况比较特殊,因此我们分析形势,谈短期的问题也应用长期眼光来看,否则很容易模糊。针对近期中国的经济,他认为有几个隐患:一是那些高能耗的产业产能过剩;二是三角债问题,特别是小企业的三角债比较突出;三是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老百姓能否承受;四是国际的热钱流进流出造成的冲击很大。

  物价不是一个国家说了算

  看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通胀水平是一个风向标。从数据来看,物价涨幅已经出现回落,应该说上涨压力已经逐步缓解,这是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显效的结果。

  不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认为,现在说物价出现拐点还为时过早,因为现在的物价不是一个国家能说了算的,在全球贸易流动的背景下,大宗商品的控制权不在一家手里,所以还很难说中国的物价是否会在明年见底。事实上,现在实体经济运行很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非常难,融资成本、劳动力成本、税收成本、环境成本都比较高,就连银行手里的钱也不宽裕,资金不像2008年那样政府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中国的净出口还在下降,表明全球的总需求在萎缩,进而也会影响中间品的出口。所以,物价走势如何还要拭目以待,看看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会怎么变,会不会 “放松”一下存款准备金率。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潘英丽表示,就国际来看,整个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目前出现的欧洲主权债务信用问题实则第二阶段的危机,所以未来有不确定性。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刘熀松直言“现在社会上对通胀形势持悲观看法的居多,但我们比较乐观”,他判断今年CPI涨幅已于7月份见顶,拐点已现,预计全年CPI涨幅在5.1%-5.3%。他表示,在经济活动中,各类商品价格的上涨常常是不同步的。一般来讲,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会先上涨,然后传导到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类商品,再传导到建筑材料、家电、家具等工业品,接着是劳动力价格上涨,最后是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我国始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货币大投放形成的物价上涨,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走完了整个循环。目前,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正在逐步进入尾声,可能仍有一些品种的价格会进一步上涨,但就整体而言,上涨动力已经不大。不过,他也特别强调,价格涨幅逐步回落和价格回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物价居高不下和通胀压力减轻并不矛盾。

  通胀或在今年三季度见顶

  “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已基本回归到正常状态,推动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正在逐步消失。”这是刘誯松的明确判断。他的结论是——物价上涨预期已过最强烈的时期。分析央行发布的物价预期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在趋势的变化时点上,物价预期指数达到峰值或者谷底的时间一般都提前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的变化1-3个季度。2010年第四季度物价预期指数达到了十一年来的最高点,为81.7%,随后出现了回落, 2011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物价预期指数分别为72.8%、 72.2%、 74.8%,相比2010年第四季度均出现了明显的回落, “这预示着通胀将在2011年第三季度见顶”。

  事实上, CPI的环比涨幅数据也在逐步回落。 2010年6月份以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上涨, 2010年7月到12月,每月环比涨幅分别为0.4%、0.6%、 0.6%、 0.7%、 1.1%、 0.5%。 2011年1月、 2月环比涨幅分别为1.0%、 1.2%。但自今年3月开始,环比涨幅明显下降, 3月到9月环比涨幅分别为-0.2%、 0.1%、0.1%、 0.3%、 0.5%、 0.3%、 0.5%,物价涨势明显趋缓。从目前的物价走势来看,今年10月、 11月、 12月三个月的CPI环比涨幅将明显低于2010年相应各月。 “这意味着以后各月的同比CPI将逐步持续回落,也意味着今年7月的6.5%是这次CPI涨幅的最高点,物价涨幅拐点已现。”刘誯松对于物价的走势还是比较乐观的, “当然这个判断的前提是2012年不出现特大自然灾害,货币政策不出现2008年式的大逆转”。

  美欧经济影响不容乐观

  中国经济的走势受美欧经济影响还是很大的。现在来看,欧债危机、美国问题,都非常复杂,而且形势不容乐观。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研究员认为,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解决还是不断在往正面方向走的。但是,直到本次圆桌会议举行之时,希腊仍未通过执行紧缩计划的检查,贷款仍未发放,大家对危机能够得到顺利解决还是持怀疑态度。对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徐明棋认为,主权债务过高并不是危机的全部原因,欧盟刻意回避了一个关键原因,即欧洲中央银行制度上的缺陷。财政出现严重赤字后,通常在主权国家要缓解危机,不让这个体系走向崩溃,必然是中央银行走在前面扮演最终贷款人的角色。

  徐明棋说,欧洲中央银行想建立统一的财政政策,在政治上没有建立联邦之前,建立高度统一、具有财政支付职能的统一财政,其实是不可能的。现在欧盟解救危机的思路是单一化的,通过财政的途径筹措资金,本身各成员国都处在财政困难状态,还要大家再拿钱出来,抵触情绪就很严重,讨价还价的过程会非常长,时间越长,市场上越会爆发不信任情绪,解决危机的成本就会越来越高。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丁纯教授在分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原因时,讲到了欧洲国家产业结构的软肋。欧洲产业结构中高新技术和IT这一块相对较软,欧洲羡慕美国的虚拟经济,实际上它已经开始大规模向美国模式转型了,不巧,转到一半的时候受到了危机的冲击。福利制度这个 “大包袱”也造成欧洲科研投入不足,因为整个欧盟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仅1.9%,美国接近3%,日本超过3%。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朱祁博士就美国当前经济形势发表了看法。他认为其衰退强度史上第二,战后第一;复苏步伐的经济指标较为乐观,其消费、出口等都有所增长;货币政策方面已经无法组织美联储的各种量化宽松;金融市场方面,不确定性增加。而最关键的问题是就业,美国失业者把矛头指向华尔街,问题是,占领了华尔街,找不到工作的人还是找不到工作。美国面临的是结构性的失业,只有进行结构性的转型,失业率才可能降下来。

  (责任编辑:单晓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