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能让钱不贬值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1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记者 曹婧逸
2011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同期中国7月的通胀率升至6.5%,大量资本避险引发国内新一轮民间收藏热潮。以寿山石、和田玉、翡翠为“领衔”的玉石艺术品市场今年以来延续疯涨行情,价格不停地刷新,甚至出现了一块玉石卖家要到了上亿元的天价。而更踊跃的买家们则把目光投向收藏瓷器、书画、邮票和红酒。今年上半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219家拍卖公司实现总成交额428亿元,同比2010年上半年上涨112%。
一时间,上至社会名流,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在收藏艺术品。电视台的鉴宝收藏类节目,越办越多,收视火爆。古物鉴定专家成了大忙人,四处走穴。收藏、鉴宝类书籍纷纷登上了畅销榜单。俗话说,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
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收藏来给自己的资产保值呢?艺术收藏能成为新的投资方式吗?央视财经频道10月14日播出的《对手》栏目邀请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等围绕《收藏能让我们的钱不贬值吗?》展开辩论。
“资源性的艺术品贵比黄金硬通货。”北京元亨利董事长杨波掷地有声支持收藏能够抵御通胀,他认为,当前的收藏热潮很正常,因为股市低迷、楼市被限,资金需要找出路。流动性的泛滥造就了收藏品的繁荣,但是收藏要看具体受什么东西,只有资源类的,存世量少的藏品才更值得收藏,保值效果也更好。
中国的艺术品投资这个领域,刚刚方兴未艾却已未老先衰,媒体评论员石述思就认为,收藏永远会是少数人的投资理财,跟大众无关。横亘在普通人面前的除了其本身的高价还有很难跨越的专业知识和鉴别门槛。进入这个领域一定要充分考量到它的风险,让它抗通胀尽管它高贵但远不如黄金。
自去年中国拍卖市场进入“亿元时代”,艺术市场上频频拍出创纪录的高价。2011年,中国嘉德春拍中,齐白石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纪录。收藏人刘益谦净赚3.5亿。
但在通胀背景下,投机炒作泛滥,收藏品市场很容易形成泡沫,北京睦明唐古瓷标本博物馆馆长白明认为,在各方炒作者、忽悠者、搏杀者、牟利者的推动下,目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完成了存在泡沫到泡沫化的转变。
而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经理刘尚勇则认为目前的收藏市场没有泡沫,他的理由是:几十年前,文物几乎一分钱不值,这几年文物艺术品只是在不断地回归其原有价值,这是正常的价值回归。
有资料显示,现在全国收藏爱好者已经多达7000多万人,面对现在不断升温的收藏热,那是否说明收藏能成为一种大众投资方式?有专家就认为,艺术收藏已经成为一种投资方式,而且在投资理财的同时,收藏者也完成了自身艺术鉴赏观念的系统化。现在普通百姓可以通过艺术品信托、艺术品银行理财、艺术品复制品、私募、小众艺术品等方式来参与到艺术品投资中来。
真正的收藏家往往会遵循一个近乎迂腐的原则——“钱只出不进,艺术品只进不出”。白明就认为,收藏是件严肃的事情,像字画、名贵瓷器这种高端收藏,从来就不该是群众性的、大众性的,更不该是以逐利为目的,这是对艺术本质的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