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岁月是最大的小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1 01:3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从《七小福》到《岁月神偷》,罗启锐始终关注香港民众的现实生活,用镜头记录香港时代变迁。这位自称很懒的导演,20多年里只出产18部剧本、3部电影,部部皆佳作

  徐佳

  在高楼林立的中环,永利街的破旧是显眼又独特的。从荷李活道的古玩街出发,循着“孙中山事迹径”,抵达必列者士街,再拾级而上数十米,右边的一条窄小街道,便是永利街。罗启锐导演、编剧的《岁月神偷》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12年前,永利街已经被政府划进清拆名单,几乎无力回天。2010年,在市区重建局与户主的谈判接近尾声时,《岁月神偷》拿了柏林水晶熊奖。舆论之下,永利街被市建局剔除出重建范围,完整保留。

  “如果没有永利街,这部电影很可能要去广州或者马来西亚搭棚。”罗启锐的老搭档张婉婷说,“那简直是对香港的一次讽刺。”

  故事说的是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永利街上开着一家罗记皮鞋店。店主罗先生敦厚勤劳,妻子罗太太能言善辩。夫妇俩有两个儿子,老大罗进一在英文学校念书,成绩优异,还是校际跨栏赛的个人冠军;老二罗进二调皮捣蛋,功课不佳。有一天,全家的骄傲罗进一被查出患癌,不久就去世了。罗进二也慢慢开始懂事。

  罗进二的原型就是罗启锐。“我用电影记录我的童年、家庭和过去的香港。”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罗启锐如是说。他以自身经历创作的半自传性质的同名散文集《岁月神偷》刚刚由漓江出版社在内地出版。“这本书不是剧本,与电影无关。但我的心境和情绪是一样的,那都是对60年代的缅怀。”

  他解释书名的深意,“在变幻的生命里,岁月是最大的小偷”。而这句话的潜台词——记忆是抵御时间的唯一武器,几乎填满了罗启锐全部创作的来源,“西方人说人生就是从三维到四维。对我和我的电影来说,除了时间这个第四维度,还有第五维度,就是情感,是思念。”

  拍60年代,我最有感觉

  即使拍了《岁月神偷》,罗启锐的名字也并不为人所知。倒是他的金牌搭档张婉婷(《秋天的童话》、《玻璃之城》、《宋家皇朝》的导演)更令人耳熟能详。但张婉婷的一系列作品后面总缺不了“编剧罗启锐”这行字。

  “为什么拍片这么少?”记者问他。“因为我很懒的。”斜靠在沙发上的罗启锐慢悠悠地对答。因为懒,他问记者,“我可以不要坐这么直吗?”因为懒,他和张婉婷至今也懒得领证。因为懒,他二十几年只写了18部剧本,且仅仅有三部——《七小福》、《我爱扭纹柴》和《岁月神偷》被自己搬上了大银幕,这在讲究高效率的香港简直少得可怜。“所以我现在还很穷咯。”对此,他坦然自得。

  甚至连《岁月神偷》的选角也有些偷懒。“我决定拍电影后,就想谁来演我爸爸妈妈呢?很多人认为,香港电影只有警匪片、动作片和喜剧片。我这一次拍文艺片,就想找一个喜剧演员演妈妈,这样就定下了吴君如;找一个警匪片演员来演我爸爸。恰好任达华住在我附近,我们很熟,所以就找他。”罗启锐笑说。

  在香港,罗启锐有一帮固定的朋友,除了张婉婷,还有许鞍华和严浩。在媒体的眼中,他们都属于既非大众又非商业的电影人。只拍过三部影片的罗启锐,其处女作《七小福》一举夺下第2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七项大奖,一鸣惊人。而《我爱扭纹柴》是1992年香港十大最卖座票房电影之一。

  拍《岁月神偷》,罗启锐有不一样的心情,因为电影几乎还原了他有关童年的所有记忆。罗妈妈看完片后告诉大家,罗启锐小的时候并不像罗进二那样爱哭,而是很倔强。现实中的罗启锐谦和温柔。与人说话时,他总是“是啊,是啊”地赞同你。听到不同的意见,他会惊讶到“真的吗?”满头银色卷发掩不住一脸的童真,像个孩子。

  懒人都不会太倔。他的牛脾气可能都用在了拍片上。1988年,罗启锐没能说服片商老板投拍他的童年故事。那时候,他和纽约大学电影系的同学张婉婷刚合作了“移民三部曲”的第一部《非法移民》,有些小名气。但没人愿意花钱投拍一个看上去没有任何赚钱可能的项目。但是他还是想拍一个关于香港60年代的故事,于是就拍了《七小福》,讲述七小福跟随京剧名角于占元学艺的故事,洪金宝扮演师傅于占元。

  “那时候,洪金宝是武生出身,他一上来就问我,‘要不要打?’我说不需要打,演就可以了。”次年,洪金宝凭借这部电影拿到了金像奖最佳男演员奖。“我只要看这个人的反应,就知道他能不能演。”罗启锐得意道。

  在之后的20年间,他推掉了十几个导演邀约,唯独不舍那个关于童年的故事。2008年,他和张婉婷一起向公司递上了剧本,一个写自己,一个写母亲。公司选择先拍罗启锐的故事,终于成全了《岁月神偷》。这部总投资才1000万港元的文艺片上映后,在香港获得了2200万港元票房,算个奇迹。

  “我所有的第一次经历都在60年代完成,拍那个年代,我最有感觉。”生于1953年的罗启锐说。

  香港故事

  罗启锐非常喜欢“岁月神偷”这个词,他说那是他关于人生的基本感悟。“岁月才是偷走我们东西的最大小偷——你的青春、从前相信的东西、最亲爱的人……但是也会还给你很多东西,成为我们独一无二的生命印记。”

  但电影定名《岁月神偷》却经历了些小波折。“因为有个‘偷’字,最先送到内地过审时,广电总局还以为我要拍一个贼的故事,所以没有批准。”200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罗启锐第一次携电影赴内地宣传,那时候的片名还叫《1969太空漫游》。1969那一年,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片中,罗进二喜欢把一个玻璃鱼缸罩在脑袋上,想象自己是个太空人,每逢此时,罗启锐就把影片调成怪怪的颜色,透过玻璃罩看周围的世界,带出浓浓旧旧的香港味道。

  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纯朴而热情。永利街上,全街人摆筷吃饭,东家一口菜,西家一口汤,饭也就吃饱了;那时的香港,贪污成风,从内地蔓延而来的革命情绪冲击着本土的殖民主义文化。英国警察到鞋铺讨要油水,他教罗进二英文要熟到可以倒背字母才行,因为只有识英文才有得“捞”。在学校,外籍老师开玩笑,没有跟法国女人接吻,就不算真正的接吻。“那都是西方的政治优越感。”生活的困难之下,罗爸爸感叹,“鞋字一边难”;罗妈妈则坚持,“鞋字一边佳”。

  “香港是无根的小岛,有一种特别的漂浮感。香港想要往前走,好像很容易,又好像很困难。就像失重的太空人一样。”罗启锐说,对香港记忆的追寻奠定了他一生的创作基调。这就像罗进二倒背英文26个字母,其寓意是反过头来看回从前。“正因为没有根,香港人的适应力很强,很乐观。”

  在罗启锐的编剧成名作“移民三部曲”中,这种情绪被无限地放大了,“因为到了国外,漂浮感更浓了,更需要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在港人视为经典的《秋天的童话》中,钟楚红饰演的十三妹只身从香港赴纽约攻读大学,她的远房亲戚船头尺(周润发饰)在唐人街做工,满口脏话、粗俗不堪。他帮助初来乍到的十三妹适应这个新环境。两人渐生爱意,但毕竟生活方式、思想、趣味南辕北辙。写这个剧本时,罗启锐的笔墨用力在十三妹和船头尺那段萌芽在异国的浪漫爱情中,而华人在海外面临的文化不适以及地位边缘只是一笔带过,并无旁赘。

  “我有宏大叙事、刻画时代的抱负。但我更关注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罗启锐稍微提高了音量,“因为每一个观众的心底其实都住着一个小人物。”

  目前,罗启锐正在撰写一个关于华工赴旧金山修铁路的故事,剧本成型后,将由他亲自执导。“那是一段浩瀚的历史片段,但我会写到第一个去美国的中国女人的故事,也是小人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