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9·11”后中石油首进阿富汗 高价夺标效益待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1 13:10 来源: 商务部网站

  中国石油公司的海外扩张版图上又将添上新的标记,这一次,国字号石油巨头的目标是阿富汗。

  路透社10月20日消息,中石油已与阿富汗政府就开发该国油田一事达成了最终协议,路透社援引阿富汗矿产部政策主管贾利勒·朱姆利亚尼的话称,双方已经就协议内容达成一致,预计两国政府高层将分别在两个月内批准上述协议。

  今年9月,在塔利班组织垮台后阿富汗10年来的首次油田区块招标中,中石油以高价击败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的竞争对手,成功拿下阿富汗Kashkari、Bazarkhami和Zamarudsay三个油田区块。

  阿富汗官员对路透社记者表示,项目投资额将会非常大,最初两年的投资至少为2亿-3亿美元,据悉,这笔投资或将在当地修建一座炼油厂。

  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阿富汗矿产部资料显示,此番招标的位于阿富汗北部阿姆河盆地的油田区中共有5个已知油田,石油储量仅为8000万桶,以一吨原油约合7.33桶计算,该油田区块的资源储量也不过近一万吨,只相当于我国渤海油气储量的千分之六到千分之七。

  然而正是这样三个“貌不惊人”,甚至处于政局尚未稳定地区的油田,中石油仍旧为此甘冒风险,并在与国外公司的竞争中大打“价格战”。

  公开资料显示,为顺利拿下上述油田,在与阿富汗政府的谈判中,中石油同意为该项目支付15%的开采税,30%的企业所得税。此外,中石油还需将该项目利润的70%上缴阿富汗政府,预计在未来10年间,该项目可为阿富汗政府提供近50亿美元的收入。

  “相比南部地区,虽然阿富汗西北部靠近乌兹别克斯坦相对安全,但整体来说,目前阿富汗的投资环境还是存在很大风险。”石油干部管理学院教授王才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投资回报尚难确定

  此前,有媒体将中石油探水阿富汗的投资解读为“战略布局”,并指出中石油中标的三个区块都集中于阿富汗的北部的阿姆河盆地,而该地区又紧邻我国进口天然气的输送管道,因此将中石油高价投资阿富汗的举动推断为布局中亚战略的长远考虑。

  国内一名从事能源战略研究的业内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中亚天然气管道与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的气源虽然起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与阿富汗北部相距不远,但由于当地地形情况极为复杂,打通输送管道需要面临的挑战也同样明显。

  “阿富汗与周边国家接壤的地区基本上都有山峦屏障,地区间的交通也十分不便,多数运输都只能通过卡车实现,而且运输周期也很长。”上述能源专家说。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材料显示,阿富汗未发现的油气资源有15.7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16亿桶石油和5.62亿桶天然气凝析油。对于这一数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研究员王世达认为,阿富汗的资源更多的是铜、铁等矿产资源,而不是油气资源。退一步说,即使阿富汗预估的油气资源储量属实,油气开采前景也不是特别乐观。

  据本报记者了解,受国内政权结构的影响,阿富汗政府急需大笔资金发展经济,而出售该国资源则成了阿富汗官员热衷吸引投资的关键筹码。

  “美国政府在阿富汗国内充当的角色十分重要,因勘探不足,阿富汗主要矿产资源的勘探材料基本上都掌握在美国人手中,实际情况如何还有待证实。”王世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除此以外,上述能源战略研究专家还透露,在处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善后工作中,美国国防部甚至成立了一个商业和稳定项目小组,以负责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复兴计划,所有项目招标都由该小组计划并监督。

  “阿富汗的情况是十分复杂的,中石油的投资收益如何现在还难以定断。”上述研究专家说。

  高价逼退竞争者

  参与此次阿富汗油田区块竞标的国际石油公司只有四家,而中石油的最终胜出似乎还另有隐情。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美国国防部项目组控制了阿富汗北部的自然资源后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投资方,还在2010年宣布了最新的勘探结果,该结果显示阿富汗的矿产资源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并着手设计阿富汗政府对这些资源的招标程序。

  一名曾多次代表中资企业参与海外项目投标的高级咨询顾问向本报记者透露,在国际市场竞标中,利润分割是其产出分享合约的主要条款,而分割标准的制定又取决于多种因素,在石油行业,油田的开采数量、开采技术难度以及所在地区的安全风险等都可能影响分割条款的制定细节。

  “不同资源国的条款标准也不一样,在中亚,政府大约要收走项目利润的30%-40%,在委内瑞拉等国家,石油企业则必须上缴高达85%-90%的利润,但在中亚地区,中石油同意向阿富汗政府缴纳70%的利润还是明显偏高了。”上述高级顾问对本报记者说。

  除此以外,知情人士还向本报记者表示,在国际招标中,中石油往往会以高于其他投标者每桶5美元到7美元的价格进行投标,而这种“价格战”也最终让一些竞标者望而却步。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美国国防部项目小组主导的阿富汗油田项目招标中,其条款极为严苛,澳大利亚能源公司Buccaneer Energy一度有望胜出,该公司答应支付每桶原油收入的10%作为开采权使用费。但相比中石油最后报出15%的开采费,出价排在第二位的Buccaneer Energy公司也最终被中石油所取代。

  “在国际市场,项目竞标的博弈本身就非常激烈,但归根到底还是要考虑回报效益,看是否有利可图。”上述中资企业顾问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