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处弱势 观望为上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2 05:51 来源: 荆楚网-楚天金报楚天金报讯 事实证明,上周因汇金增持而引发的反弹,只是“一日游”行情。本周沪深股市双双大幅杀跌,同创调整新低,沪指一周跌幅近5%,而深成指跌幅更是超过了7%,至后半周,随着两市迭创新低,个股开始出现跳水比赛,前期强势股纷纷加入补跌阵营而破位下行,跌停潮涌现,这对市场形成了巨大的杀伤力。周五,市场持续低迷,仅银行板块相对抗跌,而以创业板、中小板为代表的高估值板块出现大幅下挫,尤其是前期强势品种,跌幅更大。
很明显,当下的市场已出现了恐慌,风险正在加速释放。是什么原因导致大盘快速杀跌并引发了跌停潮?有人说,汇金上周增持表明政策底已现,但历史证明市场底往往出现在政策底之后,那么这一次,市场底在哪儿?在本轮下跌中,有投资者戏称抄底抢反弹是在“换班站岗”,表明当前操作难度之大。休息真的是当前最好的操作策略?昨日盘后,记者就此采访了湘财证券陈永强、中山证券刘震和长江证券陈重道三位分析师。
股民信心崩溃
记者:从本周两市的跌势看,无论是个股还是大盘,如此跌法,在股市历史上并不多见,投资者信心也受到了沉重打击。市场压力来自何方?
陈永强:本周市场消息面非常丰富,但总体看仍是负面不确定因素偏多。周初公布了3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包括CPI数据,应该说通胀和经济增速双降的局面还是不错的,但投资者没有期盼到管理层放松紧缩的货币政策。本周建行的400亿元次级债获准发行,地方债发行也在部分地区获批,一是加剧了资金紧张的局面,二是引发了市场对金融体系安全的担忧,投资者情绪明显受挫。
刘震:汇金增持引发的反弹,在2450点一线遇到阻力后,银行等蓝筹股总体表现依然抗跌,无奈题材股信心崩溃,导致了大盘再创新低,从一个侧面表明投资者信心跌至崩溃边缘。其实,本周消息面基本还算平静,资金回购利率也处在正常水平,表明资金面并未进一步恶化。目前,除技术上的原因外,大盘持续下挫的主要原因还是市场缺乏信心,在没有获利效应的背景下,资金不愿也不敢贸然入市抢反弹。
陈重道:主要是消息面不给力,汇金1.97亿元的增持,相对于20多万亿流通市值的沪深股市而言,只是杯水车薪,难抵未来数百亿元融资量的严重“抽血”,更难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的颓势。另外,除担忧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外,投资者还担心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
短期难言见底
记者:迭创新低之后,本周沪指收在2317点,这在去年最低点之下,也在上周汇金增持的点位之下。你们认为,市场底还有多远?
陈永强:技术性反弹结束后的二次探底,比大部分人预想的还要猛烈。从本周周K线看,巨大的“阴包阳”形态,所有主要指数全部创出了新低。从成交量看,量能萎缩得仍不够,这无助于大盘企稳,下周若无利好,大盘惯性下探2300点甚至更低点的可能性极大。但如本周末有定向宽松之类的利好,下周初可能出现技术性的小幅反弹,但弱势格局难改,大盘底部的来临,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而言,市场底的时间,要滞后于政策底,而幅度要远低于政策底。
刘震:从2008年的经验看,政策底出现一个多月后,市场底才开始出现,估计这一次也不会例外。中小板、创业板等高估值品种突然大幅下挫,将加速市场底部的形成。目前来看,市场底部应该不远,但调整时间尚难断定,估计会在1个月之后。此间,不断会有前期强势股破位下行,投资者应注意风险。
陈重道:目前的国内外因素非常复杂,短期尚难言见底。尤其是从经济数据来分析,经济下滑的趋势已经确立,四季度GDP增速破9的概率很大,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小企业盈利能力将大大下降,这样,市场寻底仍将是10月份的主旋律。
不妨继续观望
记者:从今年最高点算起,许多个股已被“腰斩”。投资者该如何操作?
陈永强:目前操作上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前期强势股的补跌,如本周的磁性材料、化工、传媒等板块,前半周和后半周走势迥异,主力拉高出货坚决。本周还有一个看点,就是中国水电上市后的表现颇具戏剧性,对大盘产生了明显的拖累。而中小盘股票也受到估值压力冲击,后半周整体跌幅较大,短期应继续规避风险。“牛市重势,熊市重质”,长期超跌但有业绩支撑的品种,目前看,输的可能只是时间。在操作上,建议投资者控制仓位,切忌频繁操作。
刘震:要想市场出现像样的反弹甚至反转,目前看难度不小,除非有超预期的催化剂,如货币政策转向、CPI数据实质性下降等等。从市场层面看,底部的出现,也需要完成轮跌的过程,并出现有号召力的热门板块即领头羊。在这些迹象出现前,投资者还是要谨防风险,以观望为主,待大盘真正走出下降通道再考虑加仓。
陈重道:前期强势股纷纷大幅破位,对市场信心具有很大的杀伤力,深综指仍处高位,估计补跌还会继续。建议投资者不要轻易抢反弹,除非市场确实走好,如大盘有效站上20日均线(2401点)、量能持续放大、热点涌现,加之基本面上货币政策转向、欧美债务危机实质性缓和等。(本报记者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