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基金10年表现大起底 多数基民未享受丰厚收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2 07:3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基金10年表现大起底多数基民未享受丰厚收益

  小米绘

  最近一两周,上证综指始终在2300点区间震荡,10月 20日最低触及2315.90点。回首10年前,在2001年6月14日,上证综指曾创下2245.43的高位。 10年弹指一挥间,上证综指前后差距仅70点,可以说是10年“白辛苦”。相比之下,成立满10年的基金表现如何?

  记者从几个方面盘点了最近10年的基金表现,也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或许能让投资者改变一些偏见,建立一些信心,在投资策略上得到一些启发。

  基金10年收益超指数37倍

  

  回顾上证综指10年的走势,老股民总会感慨“曾经沧海”。 2001年6月14日,上证综指创下2245.43点的高点,随后步入5年的漫漫熊途,于2005年6月6日探底998.23点。随后,A股展开了一轮前所未有的超级大牛市,2007年10月16日冲至6124.04点,跃上泰山之巅。之后,形势突变,飞沙走石一路向下,2008年10月28日探底至1664.93点。2009年有所反弹,年中最高达到3478.01点,堪比半山腰。而此后的2010年和2011年,基本是江河日下,在3000点之下徘徊。

  如果抛开这些起伏,单从10年的大盘指数点位而言,不少投资者感慨是“回到原点”。即使以10月19日上证综指收盘点位2377.51点来看,与2245.43点相比,上证指数10年仅上涨5.88%。且不说分摊到每一年微乎其微,仅仅是今年的通货膨胀率,就超过了指数10年的涨幅。当然,A股的市场容量扩大了5.8倍,也是不争的事实。 2001年底A股总市值为4.35万亿元,2011年6月底A股总市值达到25.29万亿元。

  国内最早的封闭式基金成立于1998年,最早的开放式基金成立于2001年。那么,基金的表现如何呢?据财汇资讯数据,截取2001年6月1日至2011年10月18日区间, 20只成立满10年的封闭式基金平均收益率219.71%,平均每年获得了21.97%的回报。而华安创新、南方稳健成长、华夏成长这3只2001年成立的首批开放式基金,在10年区间内平均回报更高,达到261.77%。

  不论是封闭式基金还是开放式基金,其10年增长率分别是大盘增长率的37倍和44倍。基金的长期业绩远远跑赢了指数。

  黎明前夜诞生收益最高基金

  

  从2001年至2011年的10年间,如果投资者有幸买到收益最高的前10只开放式基金,那么将获得534.46%的平均收益。其中,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更是以1203.32%的增长率,勇夺最高收益冠军,无人能出其右。若将其增长率算术平均到每一年,年年都能获得120%的增长,堪称奇迹。收益位居其次的嘉实增长混合基金,10年增长了511.10%;位居其三的是华夏红利混合基金,增长了465.04%。

  观察10年来收益最高的基金,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些基金并非成立于2001年前后,绝大多数是2004年和2005年成立的,尤其以2005年居多。通过分析财汇数据,收益最高的20只基金中,7只成立于2005年,5只成立于2004年。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2005年恰恰是大牛市来临之前的一年。 A股最黑暗的998点,就出现在2005年6月6日。

  (责任编辑:孙丹)

  这说明,并不是成立时间越早的基金,就能获取最高的回报。而是黎明前诞生的基金,最有希望把握住胜利果实。当然,长期持有10年的基金,也获得了200%以上的平均回报,略逊于2005年入市的基金,但也很不错了。这主要是因为成立于2001年、2002年的基金,它们走过了四五年的熊市,可能会蒙受一定的损失,在操作上也会趋于保守。等大牛市来临时,它们要先填平熊市的损失,并且转变保守思维,无形之中可能会拖累收益。

  不过,2005年的开放式偏股型基金(股票型+混合型)的整体收益,倒也不比成立于2001年和2002年的偏股型基金高。部分是因为2001年和2002年的偏股型基金总量不过15只。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它们大多出自大型基金公司。而2005年一年就诞生了39只偏股型基金,公司数量大大增加,业绩分化也比较明显,从而加大了选择的难度。

  多数基民未享受丰厚收益

  

  面对基金长期积累的丰厚收益,有多少基民享受到了呢?从答案上看,不论是房地产投资,还是基金投资,机会都偏爱那些先知先觉者。

  记者汇总分析了历年年报的数据。2004年年报显示,全市场各类型基金的持有人户数为599.22万户,基金总份额为2952.38亿份。 2005年黎明前夜,各类基金的持有人户数为623.09万户,基金总份额为4308.01亿份,较上年有一定增长。到了2006年,基金的持有人户数为949.73万户,较上年增长52.4%;基金总份额为4231.35亿份,较上年还略有减少。

  在最为疯狂的2007年,基金持有人户数达到历史性的9596.98万户,较上年增长了10倍。基金总份额达到2.15万亿份,较上年增加4倍。

  2008年,基金持有人户数为9590.16万户,基金总份额为2.52万亿份。此后的2009年、2010年,两项数据均小幅回落,基金持有人户数维持在9500万户以上,基金总份额在2.31万亿份。到今年上半年,持有人户数大幅流失327万户,还剩下9192万户。基金份额则有小幅增长。

  可见,九成基民都是2007年入市。但残酷的事实却是,2007年6月以后成立的偏股型基金和QDII基金,几乎全线被套牢。即使经过4年的漫长等待,到本周依旧没有解套。财汇资讯数据显示,2007年6月至12月成立的26只基金,到今年10月18日,平均亏损幅度依然达到26%。这当中只有华夏复兴股票一只基金顺利解套并获取了14.3%的正收益。

  那么,有多少基民属于2007年下半年高位入市的呢?获取答案并不难。2007年半年报显示,基金持有人户数为4300.10万户,而年底披露的年报显示,这一数字增至9596.98万户。两者相减,2007年下半年入市的户数达到5296.88万户。这意味着,近一半基民都忍受着套牢之苦,所以才有这么多基民埋怨基金“业绩差、不赚钱”。

  这组历史数据也得出了一个结论:多数投资者都喜欢追涨,当普通投资者发现股市具有赚钱效应时,往往到了行情的中后期。所以,与其在牛市的巅峰入市,不如在熊市中最绝望的时刻分批入市。目前是否到了黎明前的黑暗,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市场濒临绝望之际,往往是曙光出现前的那一刻。

  (责任编辑:孙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