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温州企业家的A面B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4 04:04 来源: 新京报A面
陈福财:“当时真不想活了”
陈福财创办三旗集团至今已有近30个年头,他一度天天看报学习政策,2006年开始响应“转型”的号召,产业开始扩张,2011年公司资金链断裂,他说“当时真是不想活了”。
10月14日,刚刚谈完项目的乐清市三旗集团董事长陈福财坐飞机从上海回到温州,抵达永强机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今年上半年陈福财深陷债务危机,一度出现其失踪的传言。当天陈福财虽已风尘仆仆,但依然决定一路开车到温州市区来向记者讲述他“遭遇”的这段时光。他说自己从未离开,一直都在处理债务问题。
“我是个要面子的人”
温州的县级市乐清是电器和电线电缆生产厂家的聚集地,陈福财的三旗集团创办于1984年,前身是乐清华通线缆厂,企业创办后发展很顺利。“我的资金链断裂主要是因为互保企业单方面撤保造成的。”当天身着白色衬衣黑色西裤的陈福财一见到记者就开门见山地说。当初三旗集团与三家企业建立了互保的关系,即三旗集团分别与每家企业有2000万以内的互保协议。但是在最近一次三旗集团的资金出现300万缺口时,其中一家企业拒绝再为其担保,导致三旗集团逾期贷款越滚越多,最后达到几千万以致资金链彻底断裂。
“我是个要面子的人,把信誉看得很重,媒体爆出我资金链的问题,其中一家互保企业又封了我的门市部,还涂了红油漆,说我是骗子,我当时真是不想活了,都不敢跟家里说这些。当时女儿也说心理承受不了了。” 陈福财回忆道,“我现在在卖资产还债,现在还上的大概有8000万左右。”陈福财累计借款将近1.5亿,资产跟负债差不多相抵。
差一点就借了高利贷
在出现300万资金缺口时,陈福财曾找过高利贷。“当时我弟弟跟我家人都劝我找高利贷先把300万银行贷款还上,我当时借的高利贷是8分息,都已经办好了。”但是在借好高利贷后,陈福林发现300万贷款已经是逾期了,因担心银行收回后不再续贷,陈福财最终没敢用高利贷堵这个窟窿。“高利贷借进来就非常危险了,还不上他们就上门了。”陈福财庆幸当初没有借高利贷,现在不用选择跑路,才可能东山再起。在陈福财1.5亿的借款中,从亲戚朋友那儿借来的有2000万左右,“基本能用的资源都用了。”陈福财说。
“当时天天看报学习”
回忆三旗集团一路的发展,陈福财说,最好的时候是在2006年前后。
2006年三旗集团组建葡萄种植园和葡萄酒生产基地,同时开始了产业扩张,在国内多个城市进行工业生产基地的布局,三旗集团的产业涉及电缆、电线及葡萄酒的生产和房地产。
“我当时非常好学,天天看报纸学习政策,我从中得到的信息是国家不提倡电线电缆行业,说是微利行业,滞销产品,鼓励我们不要做大,要转型,于是我们就响应政策转型,转型很难转的,我们吃不透政策,一知半解。”陈福财说,“2006年我开始想要扩大企业规模,但随后就遇到了国家为防止经济过热进行的宏观调控,然后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陈福财如今认为,当初应该相信自己的行业。
B面
虞文品:“我们不缺钱”
兴乐集团董事长虞文品29岁就当上了一家国企的副局长,但在父亲的劝说下,他决定回家接管家族企业。因为量力而行没有盲从转型的号召,年销售收入100亿左右的兴乐集团在此次危机中并未受到影响。
10月14日,兴乐集团董事长虞文品一大早就来到集团总部的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在此次温州企业债务危机中,年销售收入100亿左右的兴乐集团并未受到影响。“这两天就是会多了,基本上每天都去开会,今天两个会,昨天和前天也都有会,这几天的会都是在谈老板跑路的问题。把我们忙死了。白天开会,晚上就要补课,休息的时间都不够了。”虞文品笑着抱怨道。
国企干部出身回家接管家族企业
虞文品原本是国企干部出身,29岁时他就已经升为一家国企的副局长了。但此时,父亲却选中他回家来接管家族企业,在多次拒绝和犹豫之后,虞文品终于选择回来执起了“帅印”。他每天早上7点钟左右就已经开始工作了,他先到生产基地转一圈,然后回到同在乐清的集团总部。与陈福财的公司相同,兴乐集团的主业也是电线电缆,但兴乐集团主要生产高端产品,跟宝钢等大型公司合作,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提供产品。
位于沈海高速甬台温段和乐琯运河旁边的兴乐电缆有限公司是兴乐集团的子公司,偌大的厂房里整齐地摆放着巨大的电缆圈,厂房里只有几个工人在摆弄着这些物件,房顶上的行车来回滑动。虞文品说,兴乐集团一直只专注做主业,这几年效率越来越高,工人越用越少。拿地困难使他不得不在技改上下工夫,兴乐电缆今年就投入了3000万进行技改。采访中,虞文品自豪地指着集团总部一座大楼说“那是我们员工的宿舍,是用办公楼改造的,我们还有员工阅览室。”
“我们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增长了40%,但是今年免谈利润,因为今年银行贷款太贵了,我们这一年等于给银行打工了。”虞文品说今年银行利息相当于去年的两三倍。
只专注主业
2008年政策宽松时,虞文品也投资了一个7000万元的高端电缆新项目,这个项目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效益。“房地产我们不介入,因为不是我们的专业。太阳能我们为什么非要做电池板呢?我们可以做太阳能配套,比方说光伏电缆,人家做风能,我们就做风能配套电缆。”
在虞文品看来,政府向新兴产业和科技产业发展的号召没有问题,但作为企业要量力,不能盲从。“转型要量力,升级要给力。”
“实业是经济的脊梁,没有实体经济,一切都是建立在泡沫之上。”虞文品说。
说起来,他的家族企业和陈福财还有一段渊源。据陈福财介绍说,虞文品爸爸当年还找过陈福财,想让企业挂靠在陈福财的品牌下,但因为他们公司的规模比陈福财的公司大很多,所以最后没有成行。“他们一直做这个行业,做得很好。”陈福财评价。
“国家没有给出足够的投资机会”
虞文品说,在温州的民间借贷中,信誉非常关键。“我们不缺钱,换句话说,凭我们的个人声誉从社会调动资金,在合理的利率范围内,我们说句话,一两天凑几个亿还是没问题的。”他说。
他认为“国家没有给出足够的投资机会,人们只能正门不走走旁门了。”虞文品认为,如果国家把垄断行业的玻璃门打破,温州人就不会去炒矿、炒房了。“国家如果让他们去做银行,他们还会做高利贷吗?况且还有一个问题是目前银行的垄断地位导致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把风险转嫁给企业。如果再增加几百家银行绝不是这个状况。”
本报记者 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