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青稞酒股权转让受质疑 销售依赖单一市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4 14:16 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10月24日讯 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互助青稞酒’)首发申请上周成功过会。据悉,互助青稞酒本次计划在深交所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4.5亿股。公司主营业务为青稞酒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含互助、天佑德、八大作坊、永庆和等系列青稞酒。

  据媒体报道,在公司踌躇满志地期待首发来临之时,股权转让涉嫌国资流失、机构突击入股等不和谐音符相继出现,同时,公司的省外市场开拓也引发了业内人士的担忧。

  销售依赖单一市场成瓶颈

  青海市场是公司青稞酒产品最重要的市场。数据显示,互助青稞酒在报告期内(即2008年到2011年上半年),在青海市场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公司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95.50%、96.23%、90.80%、82.69%。虽然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自2008年以来不断开拓省外市场,2010年及2011年上半年省外市场销售占比亦有明显提升。但从以上数据来看,公司产品的销售仍主要集中在青海市场。

  同时,公司在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2007年至2010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1243万元、2546万元、4176万元、5933万元。然而,公司省外销售市场的开拓却“成效甚微”。

  据招股书中显示,公司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特别是青海市场。虽然在山东、河南等白酒消费大省也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但由于其他区域的营销网络辐射力较弱,使得市场拓展受阻。

  有分析人士认为,公司主要原材料青稞的生产地域集中,因此限制了厂区的选址,不利于公司的发展。相对依赖单一市场的销售成了互助青稞酒生存和发展的“桎梏”,

  股权转让涉嫌受质疑

  据资料显示,2005年1月,青稞酒有限(即互助青稞酒前身)由互助县国资营运中心和华实投资共同出资组建成立。公司成立时的注册资本为7500万元,其中:华实投资以4110万元货币资金出资,互助县国资营运中心以其持有的自青稞酒集团因改制而剥离出的3390万元净资产出资。

  那时,青稞酒有限2005年和2006年由于改制初期生产经营尚未步入正轨,造成资金紧张、经营亏损,使得公司在2006年3月-2007年12月欠下消费税税款共计2641.41万元。到了2007年6月,华实投资增资2500万元,其持股比例上升至66.10%,而后仅隔两个月,华实投资又以2262万元的低价购得上述互助县国资营运中心3390万元的出资,至此,青稞酒有限已经完全落入华实投资的囊中。

  巧合的是,互助县国资中心退出青稞酒有限的第一年(即2008年)便实现净利润4923万元,此后的2009年及2010年的净利润分别高达11385万元和13553万元。

  备受业内人士质疑的是,此次股权转让并未公开征集,著名财经评论人皮海洲认为,正是由于此笔股权转让的违规操作,导致了国资的严重流失,他认为该笔股权转让是无效的。

  在互助青稞酒仅有的两次股权转让史上,第二次股权转让同样引发了业内人士的“非议”。华实投资在对青稞酒有限100%控股的三年后,于公司筹划上市前的2010年6月,将其持有的1000万元出资分别转让给了4家机构。

  据招股书中所载,此番转让后浙江联泰持有500万元出资额、福建劲达持有200万元出资额、深圳嘉木持有175万元出资额、北京天同持有125万元出资额。

  同时,华实投资决定将青稞酒有限的注册资本由10000万元的增至12000万元,上述4家机构分别认缴新增2000万元注册资本中的900万元、400万元、250万元、300万元,上海津博认缴150万元。

  蹊跷的是,互助青稞酒在招股书并未对此番股权转让及增资的原因作出说明。而从其8.2元每股的转让价格来看,公司经过改制后,5家机构的持股成本仅约为2.5元,目前互助青稞酒已成功闯关,登陆A股市场指日可待,届时五家机构也将分享“财富盛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