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情满黄土地—— 国土资源部与宁夏国土资源系统开展联创齐争活动综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4 14:50 来源: 国土资源部网站

  秋风渐紧,人们心头却一片火热。9月19日上午10时,来自国土资源部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系统的50多名同志,在宁夏固原市与当地的同志会合。他们将在这片西部热土开启一项崭新而富有意义的活动——创先争优“联创齐争”。

  10月20日,国土资源部机关近百名干部走基层“‘三进四同’基层学习锻炼”主题活动正式启动。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他们走进宁夏、江西、广西等地的乡镇国土资源所、地质队、矿山企业,和基层干部职工群众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学习。这使国土资源部开展的部省“联创齐争”活动进一步扩容。

  缘起:行业、地方联手共建的创新型党建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机关党建工作必须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落实到国土资源部机关党建工作,如何结合地方实际,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自2010年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部党组一直在深思、筹谋。

  今年上半年的一天,国土资源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部省合作协议的评估牵头单位部环境司,在与宁夏国土资源厅的一次工作磋商中,共同擦出了思想火花——何不联手共建、创先争优?

  有了创意,一切水到渠成。很快,一个由“行业地方联手、结对共建共享”的开放式党建模式框架初步形成,“联创齐争”活动(即创争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应运而生。大家商定,“基层组织联创、发展大计联议、党群关系联促、民生实事联办”(“四联”)是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要通过建立基层联系点和联席会议制度、党性主题教育、建立民意调查渠道、开展“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实践锻炼、专家咨询、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等形式,使机关党建经验下乡,农村党建经验进城;使创先争优与业务工作更加紧密结合,从而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综合区情,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地下找水等问题突出的固原市,被确定为活动的联系点。

  8月1日,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宁夏国土资源厅、宁夏地矿局与宁夏固原市委市政府在京举行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4+1联创齐争”活动启动仪式。仪式上,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工作办公室、部直属机关党委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发出广泛开展创先争优“联创齐争”活动的倡议。同期,部派出专家组实地考察指导,帮助固原筛选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移民搬迁点,为“民生实事联办”打下了基础。

  活动引起部党组高度关注。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专门批示: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在地灾防治等地质环境工作日趋繁重的形势下,探索开展“4+1”联创齐争活动很有意义,充分体现了同志们的创新意识、开阔的视野和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希望同志们精心组织,务求实效,使之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为创先争优及机关党建工作注入活力,为国家机关工作如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互动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9月20日,创先争优“联创齐争”惠民项目启动暨基层“三同”进点授旗仪式,在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镇丰泽村启动。由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水环中心的新加入,参与单位从"4+1"变成"6+1"。那一天,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闻讯赶来,当得知活动立足改善固原地质环境,计划总投资1.04亿元,安排4项工作,包括地质灾害危险点移民搬迁项目,涉及113户491人;勘查找水项目,拟打井11眼,解决11个村群众用水困难及部分特色农业用水需求;2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和2个国家地质遗迹保护项目,乡亲们欢欣鼓舞,大西北寒冷的秋晨传递着暖意。

  按照安排,3天时间里,43名党员干部分4组分别就固原市地灾防治、矿山环境治理、地下水勘查开发、地质遗迹保护展开调研。地质灾害防治组入驻彭阳县红河乡黑牛沟村,矿山地质环境组入驻西吉县吉强镇杨坊村,地质遗迹组入驻西吉县火石寨乡蝉窑村,地下水组入驻原州区头营镇杨庄村,大家要与当地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充分了解农村真实现状和农民真实需求。

  这是一次特殊的“出征”。徐绍史部长专程赴现场为“三同”锻炼队伍授旗,给大家鼓劲加油。

  联建:就是要办几件实事

  固原市地处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尤以干旱最重。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6-9月,蒸发量1336-1550毫米,“十年九旱”,在这里毫不夸张。

  对于“联创齐争”的队员们来说,那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在那块空气中飘散着牛粪味儿、耳边不时传来羊叫声的地方,很多人第一次体验到在牛粪烧的热炕上闻着烟熏味儿睡去的滋味;第一次近距离与回民老乡面对面聊天,聊收成、聊孩子、聊国家政策;第一次连续几天没有洗脸洗脚;第一次知道我们身边真有吃不上肉的人,第一次看见吃不上午饭饿着肚子做题的小学生;第一次在坡度五十度以上几乎站立不稳的地里割糜子……长期生活在城里的队员们亲身经历的一切,更让他们懂得肩头责任重大:一定要尽心尽力为当地多办几件实事!

  在彭阳县红河乡黑牛沟村,队员们马不停蹄考察了多个地质灾害现场,对受地灾威胁的住户进行防灾知识宣传、手把手教会村民使用裂缝监测仪,给红河乡各村干部、灾害点监测员讲授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在对北山台塬区进行了对现场踏勘后,他们从专业角度提出建议,彭阳县向北山发展具可行性,要对北山新规划区要进行地灾评估和详察,做好护坡,注意给排水对山体稳定的影响。

  矿山地质环境组实地考察了泾源县卧龙山砂石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泾源县泾河源砂石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西吉县葫芦河砂石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了解到原本荒芜的沙滩,通过采坑回填、土方开挖、苗木栽植、矿区整平等方式,变成集旅游、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大家由衷地感到高兴。他们建议,还要加强河道采砂的监督管理,要落实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和义务,管好用好项目资金,解决好成区连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在西吉县火石寨乡蝉窑村,地质遗迹组的队员实地考察了火石寨国家级地质公园、石头城等地质遗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吸引着他们,但当地地质遗迹的开发程度不足,也让队员们深感惋惜。他们向当地政府点出了地质遗迹的市场化保护开发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建议:“通过公园规划修编,将附近1920年海原大地震形成的地震堰塞湖纳入公园范围,对公园范围内的典型地层剖面、崩塌、滑坡、堰塞湖等遗迹资源进一步调查、发掘”、“进一步发掘火石寨地质公园所在地的历史、人文资源,将其与自然地质遗迹地学资源有机结合,打造古丝之路上的丹霞奇景旅游品牌,并归入六盘山旅游线路”……

  在原州区头营镇杨庄村,地下水组的队员了解到,不仅是杨庄村,固原市许多村庄长期靠买水维持生计,成本最高达38元/吨,每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买水;当地土地、光热资源充足,但无水灌溉,导致耕地荒芜;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当地村民提出的迫切诉求就是水、水、水!三天里,调研组调研了三岔口、团结、南屯等6个(移民)村庄的饮水和缺水状况;与头营镇领导和杨庄村党员、群众座谈交流党建工作,了解他们的诉求;与宁夏地矿局及地调院、水环院单位领导和项目成员、固原市及原州区国土局领导研究讨论宁夏中南部地下水勘查与找水打井工作;并为固原市和各区县局干部职工举办国土资源和地质环境、地下水知识讲座……队员们感慨:“走到了看到了,为老百姓找水打井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强烈了!”

  三天里,43位队员还与当地村委交流党建经验,开展“举党旗、颂党情、唱红歌、坚定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调研当地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通过调研,队员们发现,西吉县吉强镇杨坊村共有村民1875人,党员仅37名,党员比例不足2.0%,远低于平均比例。结合该村适种西芹等经济作物的条件,调研组提出:通过完善党支部建设,培养党员带头人,搞好全村西芹种植、黄牛养殖……地质遗迹组在向当地小学赠送学习用具后,自发提出建立一对一捐助模式,资助村里5个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

  调研中,没有敷衍了事,没有避重就轻。不回避问题,是大家的一致态度。因为他们知道,任何一个小问题,都牵涉百姓的切身利益,也许他们关注多一点,百姓生活得到改善的几率就大一点。“办公条件越来越好,群众办事却越来越难;高速公路越修越多,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通讯水平越来越高,干部和群众的联系却越来越少”,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百姓需要什么样的干部,是“守护天使”还是“灭火队员”?总结汇报会上,这些问题发自肺腑,引人深思……

  延续:“6+1”发展为“9+1”

  下基层,究竟是流于形式还是脚踏实地,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短短三天,队员们以负责的调研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村民的信任。走在路上,当地村民对这些“从上面下来调研的人”,从陌生、好奇变成了乡里乡亲间的问候。当大家离开后,地质遗迹组所在的西吉县火石寨乡蝉窑村村支部书记给队员发来短信:“‘6+1联创齐争’三同活动心连心:党的心和人民的心,城市和农村的心,感恩的心,温暖的心,民族的心,把我们铸成了一块金,有了这块金我们将走向繁荣昌盛”。

  在固原市,“联创齐争”活动仅仅是开始。 本着联创齐争活动促党建、办实事、惠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参与单位根据调情况纷纷制订工作计划,着力办实事、惠民生。

  就找水来说,自联创齐争活动找水打井项目部成立后,首批投资750万元,在固原市原州区和隆德县共安排11眼机井,成井后可望解决11个移民点、3585户移民的生活及特色农业等供水需求。9月24日,创先争优"6+1"联创齐争活动找水打井项目部党支部与地方党支部联合组成找水工程党支部,并公开向当地群众承诺,确保5眼供水井于10月10日前完成钻进施工任务,10月20日前完成泵房建设及配套工作并移交当地群众使用,首批5眼供水井达到每天出水量3200立方米的目标,以尽快解决村民、移民饮水困难问题及部分特色农业、养殖用水需求。目前,在黄铎堡丰泽移民新村、三营镇团结村、三营镇三营村、头营镇杨庄村和头营镇南屯村的5眼机井已完成钻探施工。

  按照活动安排,农村党建经验进城.在各参与单位的组织配合下,10月,来自固原市的50名村党支部书记顺利抵达北京。“感谢国土资源部‘联创齐争’活动,让我们这些身处大山的基层村党支部书记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走进北京、第一次走进国家部委大院,与机关干部一起交流党建工作,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回去后我们要将在北京的所见所闻说给乡亲们听,用创新的思路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奔小康。”在10月10日的国土资源部“联创齐争”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一名村支书激动地说到。固原市委副书记张柱在这次座谈会上动情表示:"如果固原市100多万老百姓都能来北京参观学习,我相信固原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能加快几十年!"当天下午,3名村支书代表走上了国土资源学习大讲坛,用浓重的固原话向部机关及直属单位的近500名党员干部讲述自己村里的党建经验……

  这一天,联创齐争参与单位再增新面孔,国土资源部直属机关党委、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中国国土资源报社进入这支队。联创齐争,从最初的“4+1”,逐步演变为“6+1”,现在,变成“9+1”。

  尽管刚刚开局,但已显示旺盛的生命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国土资源管理,关系社计民生,如何保证政策取信于民,进村入户深入基层是必须的手段和路径。愿“9+1”联创齐争活动这一机关党建工作的新尝试、新探索,不断成长、壮大,接足地气,再结硕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