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国际化进入加速轨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5 01:1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李众敏
2003年以前,中国企业曾经出现过一轮国际化的尝试,却以遗憾谢幕。目前,中国企业正处于第二轮的国际化浪潮,这一轮国际化浪潮以2003年为起点,以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不断扩大海外投资为特点。从近几年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趋势来看,这一轮的国际化浪潮将极有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尤其是在中国企业海外稳健成长、国内外环境变化的三重推力之下,中国企业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进入国际化的加速轨道。
首先,中国企业海外发展迈出了稳健的步伐,并取得了一些深层次的成就,这些成就虽然不引人注目,但却对中国企业未来的国际化进程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总体上,中国企业在这一轮国际化中取得的成就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知识积累。尽管“外国劣势”的假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但对许多初涉国际化的中国企业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约束。
在海外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要打破“外国劣势”,必须要依靠自身的知识积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海外投资模式日趋成熟,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主动获得技术溢出,在巴西、南非、新加坡等地设立地区中心形成全球战略布局,以及中小企业经由离岸中心投资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三种主要模式;网络效应初步显现,这一点在中小企业对外投资上特别明显,我国进行海外投资的中小企业有明显区域特点,在温州、宁波等地区的中小企业原有的地缘网络(如商会、同乡会等)正逐步移植海外;三是国际经营水平日趋稳定,通过再投资利润与上年末海外投资存量简单计算(中国企业有一些利润汇回,但规模很小),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利润率只有3.3%,此后中国企业海外经营利润率一路上升,从2006年开始,利润率开始稳定在10%左右,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利润率也没有低于8%。
二是海外资产的积累将缓解融资难题。企业国际化的初期,由于没有海外资产,所以很难获得融资,加上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国际化滞后于实体部门国际化,使得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海外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尤为突出。
但是,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扎根,这一问题有望得到缓解:企业海外资产不断积累,当有了一定规模的资产之后,无论是从海外或国内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尤为重要;企业海外利润将降低其对国内融资的依赖,通过利润再投资,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可以“滚雪球”,并减少对国内融资的依赖。这一点,从利润再投资在当年新增投资中的占比就可以看出来,在2004年这一比例曾经高达52%,但这一比例一直不是很稳定,在金融危机期间一度跌至17.7%,到2010年已经再度上升到了34.9%的水平;中国的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提高,商业银行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办事处或分行,也将会进一步增加对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金融支持,尤其是对大型企业(中央企业)的金融支持;促进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政策出台,包括“内保外贷”等措施的出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中的融资难题。
其次,国内环境的变化将促使更多的企业加速(或启动)国际化进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持续恶化的商业环境,都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转战海外,将产能转移到中国周边地区,甚至远赴非洲、拉丁美洲开辟新的市场。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从投资转向消费)将使一些大型的制造企业(如装备制造企业)不得不放眼开去,重视海外的市场,以求得持续的增长。因此,从国际环境来看,中小型民营企业以及大型民营企业都有可能加速国际化,相对而言,中央企业的步伐可能要有所放缓。
最后,国际环境总体上朝着有利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虽然中国企业投资美国、加拿大还面临一些困难,尤其是在上述地区进行并购时面临较大的政治风险,但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绿地投资则不是铁板一块。如果中国企业重视对地方政府的攻关,这一局面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就有所改观。除了美国、加拿大之外,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一直进展较为顺利。在绝大多数的国家政府眼中(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吸引中国的投资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主流观点,许多国家都在着手研究、出台吸引中国资金的政策,或者是希望改善中国企业投资当地的政策环境。因此,尽管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尤其是并购)还面临一些具体的困难,但海外发展的总体环境有可能出现积极的变化。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变化,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将可能进入加速轨道,为了适应这一即将出现的新变化,中国企业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
一是金融企业要加速“走出去”。尤其是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商业银行(如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加快在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布局;
二是中国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吸收消化发达国际技术、产学研结合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并重视就自有技术申请专利。国际化的过程既是发挥技术优势的过程,也是增强技术优势的过程,只有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对中小企业尤其如此;
三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通过高校与企业的互动,培养和储备一支高素质的、能够胜任跨文化管理的人才队伍,对中国企业海外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