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经济转型的阻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5 03:4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立伟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转向内需为主并非一日之功。他举例说,日本在1980年代末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后开始对国内经济进行调整,转向内需为主的经济。但是快20年过去了,日本人还没有真正学会如何实现以内需为主的经济。

   目前,国内学界确有一种焦虑,对中国经济转型迟迟没有启动感到不安。因此,即使是制定短期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希望赋予推动转型的功能。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中国这样庞大的经济体尤其不易,而且世界上也鲜见转型成功的大国,比如日本、俄罗斯等。

   不过,转型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的说法也值得商榷,尤其是以日本为例更是需要重思。当年,日本与中国一样以出口为导向,政府主导经济发展,到了1980年代日元被迫升值后才考虑经济转型。日元快速升值带来的是日本经济增长率的急速下滑,这吓坏了习惯高速增长的日本政府。日本决策者决定扩大内需,开放市场,实现金融自由化,正是这三大转型政策促生了巨大的经济泡沫。

   日本之所以转型未获成功,主要是在1980年代之前该转型时未转型,经济高速的增长掩盖了失衡的坏处,并让政府陶醉其中;而到了被迫转型的时候,又不愿以低增长率为代价,当日元升值影响增速后作出了错误的反应,直接造成了经济泡沫。泡沫破裂后巨大的金融黑洞与政府赤字负担让日本完全失去转型的能力,再加上老龄化加重与全球化加深,日本在二十多年内并没有实现转型。

   应当说,目前中国已经到了被迫转型的时候,转型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在这个阶段的转型更应该谨慎,但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像人民币大幅升值造成的影响一样令人感到可怕,因此,开始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重宽松,这制造了资产泡沫和通胀,中国目前试图实现经济泡沫的软着陆。这意味着从2007年中国提出“调结构,减顺差,促消费”后,实际上主要精力用在了确保经济稳定而非转型。

   这也是学界担忧转型迟迟无法推进的主要原因,而更深的忧虑是,目前的调控仍然是以保增长为目标,而转型必然会牺牲一部分增长,淘汰落后过剩的产能,转型会以改革打开新的增量空间,转型就要实施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转型的前提其实是更深层次的改革。但是,中国的一部分既得利益群体已经成为转型的巨大障碍,由于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强,既得利益群体更会以稳定而排斥转型,这种迹象越发明显。

   因此,以上观点虽然代表了一部分事实,但却忽略了中国转型缺乏动力并受阻扰的现实,而中国经济失衡的程度让转型几乎没有更多的时间等待。以日本为例来神话转型的困难,其实不过也是转型阻力的一种而已。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