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桥本和司:看日本企业如何在危机中求生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5 15:50 来源: 新华08网

  

  东丽从纤维制造起家

  新华08魏薇:桥本先生,您好!欢迎来到新华社。东丽是世界500强的公司。但是呢,因为公司主要产品的原因,在消费者市场上的知名度并不算太高。首先呢,请您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一下,中国的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东丽的主要产品都有哪些?

  桥本:东丽集团在纤维领域中,是一家从唯一制丝,再到纺织,以及缝制品的生产一条龙来展开的公司,在世界上也是最大的纤维生产制造商。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比较被熟悉的就是这样一种从抽丝、纺织、再到纺织业服装这样的一条龙式纤维生产方式。

  新华08魏薇:那么,东丽在中国市场上主要运行的领域是什么?

  桥本:从大的方面来讲,第一个当然是纤维事业。除此之外,第二个比较大的事业是树脂和塑料复合材料事业。还有薄膜事业。第三个是水处理环保事业。那么最后一个是今后即将打开中国市场的,医疗器材方面的项目事业。包括香港地区在内,我们在中国有36家关联子公司在运作事业的开展。

  新华08魏薇:能不能具体给我们介绍一下,前两项--纤维和树脂方面具体应用于哪些领域?

  桥本:纤维的话,有衣服用途,一般医疗用途和材料用途,这些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关于衣服制造的纤维产品,众所周知的是,用于男装、女装以及体育、休闲等等这些服装领域。在非服装领域,也就是资材领域的主要的用途,有像汽车的安全气囊、包括汽车的内装饰材料,安全带等等,还有我们的PP聚丙烯的无纺布(PP无纺布)也就是尿布生产,主要用于一些生活、包括医疗,还有工农建材相关领域。在树脂方面,主要运用于中国的汽车,还有中国的家用电器方面。

  日本东丽集团,前身是1926成立的东洋人造丝公司。经过8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成长为一家综合型化工企业。目前,东丽已跻身全球500强企业,是业内知名的合成纤维生产企业和日本最大的面料生产企业。东丽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29家附属和分支企业,全球范围内拥有员工数近4万人,其中海外员工占到近一半。东丽生产的产品包括100%涤纶海岛型超细纤维,非甲醛水系抗菌加工面料、”东洋拉克“ABS树脂等多种产品。 这些叫起来都拗口的化工材料,却实实在在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2011年9月28日,世界首架波音787客机交付使用。这架被称为是”梦想飞机“的波音787客机,机体的35%是碳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很轻,但强度可达到铁的10倍。采用这种材料,波音787的机身重量降低了1/5。由于机身轻,提高了燃油效率,波音787最大航程达到了1.5万公里。可以完成其他中型客机无法完成的长距离航线。使”不可能的长距离航行“变成现实的,正是日本东丽集团。

  东丽用技术创新创造新价值

  新华08魏薇:最近东丽研发成功制造了首架波音787飞机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使得飞机的重量比767是减少了20%,是一样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桥本:谢谢你!东丽的产品一直是针对于解决环保问题的,进而为世界的环保和节能减排做着贡献。我们通过运用自己的尖端材料,实现产品轻量化,达到节省燃油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双重效果,以求节能环保。

  新华08魏薇:看来东丽的产品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您之前的工作和优衣库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知道东丽也为优衣库提供服装面料,那么除了优衣库之外,东丽还为中国市场上哪些品牌成衣提供面料呢?

  桥本:优衣库是我们供应面料的客户之一,从2006年开始东丽公司就与优衣库结成了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现在,东丽还向中国的知名品牌——美特斯邦威,开始提供面料。还有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的凡客,东丽也开始向它们提供面料及缝制品。特别有一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比较有名的GAP品牌,虽然东丽在中国的工厂没有向其提供面料,但东丽的纤维事业是世界性分布的全球性运作,在东南亚的东丽集团各公司就有向GAP提供涤棉的T/C衬衫布料,与国际品牌联合也可以说是我们东丽纤维事业的特点。

  新华08魏薇:在材料这个领域我想叫得上名字的非常领先的企业东丽算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些比如说像日本的企业旭化成,还有美国的杜邦,那么在中国的市场上东丽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

  桥本:坦率的说,作为公司单独来说,公司对公司的竞争对手我本人认为是不存在的。但是在特定的一些行业里面是存在的,譬如说在化工领域,杜邦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还有一些其他的领域都有我们的竞争对手。因为东丽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和领域非常广泛,我们有纤维,也有树脂,薄膜,化工,水处理,复合材料,以及医药等等,所以作为东丽公司单独的竞争对手是没有的。像杜邦,塞拉尼斯公司原来也从事过纤维业务,但现在他们已经退出纤维业务了,因而作为一个公司对公司的竞争对手而言是不合适的。

  新华08魏薇:嗯,桥本先生您是2011年5月份开始担任东丽(中国)的董事长,半年的时间您是怎样熟悉中国的市场呢?

  桥本:我本人是2011年5月开始担任东丽(中国)的董事长,到现在为止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在这之前,我在日本工作期间一直负责纤维产品销售的业务。因而经常来中国出差,所以连续出差大约有20多年。也就是在这20多年期间,我对中国市场有了认知、以及接触。

  

  东丽采用稳健经营方式立足中国市场

  新华08魏薇:刚才谈到了您对中国市场的一个熟悉的过程,不少外企来到中国的市场,都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进行本地化,那么东丽是如何调整自己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去应对中日企业在文化、公司经营方面的差异,更好的适应中国的市场。

  桥本:虽然遇到了问题,但东丽作为一个生产厂家,不管投资什么国家,什么地区,我们都是着眼于采取一种稳健型的,长期性的经营方式。共通的是,我们是以生产制造为基本的。不同的只是语言和思维、思考方式而已。东丽公司有一个理念,就是我们通过创造新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把这个作为管理的方针来指导公司的经营和工作。这样的经营方针也同样运用于中国的事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中。

  新华08魏薇:那具体都是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桥本:我想这个问题是在世界各国的投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难题,是各种各样的,具体来讲比如说有劳务人事方面的问题,也有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问题,还有品质方面的问题,等等。对于出现这些问题我们都是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的讨论,采取个别的措施和对策,来进行应对和解决。在此方面,东丽拥有丰富的解决经验

  新华08魏薇:那么在中国市场上,其实企业也面临着一个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于东丽而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不是一个困扰?

  桥本:我们当然也会受到这样的困扰。作为一个企业如何克服这些问题,获得成长,是企业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在处理过程中,有很多方法,但我们主要抓住两点。第一个是东丽长期以来一直在实行的,用降低成本来提高生产效率,第二个就是利用商品的高品位化,从而提高附加价值,把产业链拉得更长,来消化和稀释劳务成本所带来的影响。还有就是要构建创新我们的商务运作模式,例如在纤维领域,东丽原来一直是从事合成纤维与面料的生产商,现在我们也延伸到了缝制品服装领域,拉伸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

  东丽与中国的合作已保持了近半个世纪。1956年,东丽在香港设立第一个分支机构;1973年,东丽首次向上海石化出口涤纶纤维加工成套设备。随后,东丽加快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分别在北京、上海、南通、青岛等地设厂立所。2002年东丽(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目前公司旗下共有附属和关联企业36家。业务范围包括基础纤维、塑料生产、水处理、复合材料、电子情报材料等事业部门。截至2011年3月,东丽在华投资总额超过17亿美元。2010年度东丽(中国)总销售额达到1.5397万亿日元。

  东丽重视中国市场

  新华08魏薇:那么东丽目前的平均利润率有多高呢?

  桥本:东丽在上一个年度,也就是2010年,整个集团的销售额大约是1.5万亿日币,大约折合人民币1000亿多一点,我们的利润率大约也就是7%左右。

  新华08魏薇:那么在华业务对于集团的整体贡献率有多大?

  桥本:东丽中国(销售额)是1800亿日元所以对集团总公司的利润贡献度大约在12%左右。

  新华08魏薇:那么看来中国市场对东丽集团来说还是相当重要的。

  桥本:您说得对,中国无疑是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且今后它的重要性仍会不断提升。因此,在东丽的中期经营计划里面我们列入了一个重要的工程叫”AE项目“,就是对亚洲及新兴国家重点加强和扩大事业的”AE项目“,这个”AE项目“里面包含3个子项目子内容。第一项就是为此成立了专门推进中国事业的中国委员会,由我本人担任委员长。第二项就是扩大印度及东南亚方面业务的印度东南亚委员会。第三个是新兴国家委员会。虽然成立了三个委员会,但是被列为首要地位的就是中国委员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家可以看出东丽对中国市场是抱有的高度期待,同时东丽对于中国市场也将会付诸很大的努力来进行今后的扩大和发展。

  新华08魏薇:这个分类在我看来挺有意思的,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中国和印度都是属于新兴(市场)国家,但是这里呢,把中国和印度这二个新兴(市场)国家单独的列出来了。

  桥本:虽然如您所说,但我认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是非常独特的,因而把中国市场和印度,东南亚这些市场另外区分对待,划分,专门成立委员会进行跟进。

  新华08魏薇:那么您觉得东丽在中国市场上经营都有哪些优势呢?

  桥本:首先当然是我们拥有尖端材料的制造技术,并能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以及追求高品质的态度。

  新华08魏薇:那么如果东丽要在中国市场上拉长整个的一个商业链,比如说要进去成衣制造的领域目前来看面临什么困难?

  桥本:东丽已经着手构建,采取措施成立了成衣方面的业务,我们在这一方面的业务主要是由东丽香港首先开始扩展进行的。在拉长产业链到成衣方面主要的问题在于以何种形式能确保服装产业中面料到成衣的一贯式生产运行,这成为了一个主要的研究课题。

  新华08魏薇:那么您认为中国纤维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有什么优势和不足呢?

  桥本:中国市场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成本竞争力上能够大批量生产一些较高品质的面料,而且能够快速的提供给世界市场。那么不足的一点就是中国市场本土的品牌竞争力,包括高附加价值还是比较薄弱。因而对于中国市场我们建议,能够加强中下游方面的生产环境整备,包括这方面产业链的完整构建,如果在这方面加强努力的话,今后中国市场的纤维事业产品,依旧会具有非常高的产品竞争力。

  

  2011年10月17日,日本政府发布最新的报告,六个月来首次下调经济整体景气判断基调,并再次警告需要密切关注日元持续走强的情况。实际上,从4月开始,受日本债务问题、大地震以及欧美外需疲软的影响,美元对日元汇率就开始强劲上升,并始终保持在高位运行。不仅如此,日元对欧元汇率在9月、10月连破历史性高点,日本出口企业持续受创。那么,跨国企业东丽如何应对日元的升值?

  外需疲软对东丽影响不大

  新华08魏薇:东丽被誉为是一家即便是面临着动荡多变的经济环境,也能维持公司经营结构稳定的这么一家企业集团。那么在金融危机中,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外需不振的困难,东丽有没有类似的负面影响?

  桥本:到现在,东丽一半以上的生产都是在海外进行的。以东南亚地区为中心,包括欧美,都有生产基地进行着海外生产。因此,即使在日本国内虽然面临着日元的升值,以及债务恶化的情况,但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具体来讲比如说在日元升值的情况下,外币结算出口品价格,日元收汇金额会减少,但是相反的,进口的原料日元付汇价格就会便宜。

  东丽制定方案规避日元升值风险

  新华08魏薇:刚才提到了日元升值对企业的影响,公司可以采取一些协调的措施,去整合公司整体的资源去规避日元升值对企业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我们看到公司的利润率,刚才您提到是7%左右,但是日元升值的速度却是远远地高于7%这个速度,那么在如此快速的日元升值的这段期间,公司怎样能够去规避这些突发性的风险。

  桥本:因为日元最近一段时间是持续走高。在这突发升值事件之前,我们社内在去年已经预测到了最坏的情况,针对此种情况制定了数项周全的对应策略,因而我们现在的制定措施是可以应对底线为80日元/1美元的所出现的各种情况的。但如果在70日元/1美元的这种升值情况下,我们还是需要重新制定新的方案的。

  新华08魏薇:刚才您说到,公司已经对于最坏的情况会做出一个预估和一些预警措施。目前公司给出的底线是80,可是现在日元的汇率已经到了76,那么在这一线上,对于公司而言是不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负担?

  桥本:关于这个对策呢,基本上我们还是实施针对80日元/US$这个底线的对策,将此对策做实做全是我们的基准。在此过程中,我们会进一步地加强推进新产品,即尖端材料的市场、产品的高附加价值化、产品的优质化。还有一些在日本国内停产的产品,我们也会就是否在海外进行生产展开研究探讨,进行调整。那前面也提到了,我们公司的两大事业项目,一个是是绿色环保产业创新提升工程,GR项目。我们努力去完善和推敲。还有一个是亚洲新兴国家事业扩大项目,AE项目,我们会尽力去完成。除此之外,加上降低总成本的TC-Ⅱ项目,我想这样必定能完全应对日元升值带来的影响。

  多措并举应对能源价格波动

  新华08魏薇:对一个企业来说,锁定利润锁定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东丽的主要产品是石化产品,那么最近在国际市场上能源的价格波动是非常剧烈的,能源价格的波动是否增加了东丽在成本上的不确定性,进而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桥本:基本上,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能源价格的不稳定,东丽也经历多次这样的变动。我们通过全球化的业务运作来吸收、消化一部分。对于一些吸收、消化不掉的,我们可以通过说服客户,通过提价转嫁的方法来解决。另一个方面,我们在工厂内部也积极地推进节能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也能降低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影响。

  除了扩大生产经营之外,东丽也正在尝试以其他方式,走入中国消费者的视线。10月25日,东丽与中国时装设计师刘薇合作举行的时装发布会,作为2012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首场秀在北京上演。实际上,东丽已经是第10年参与中国国际时装周。而与之前单纯的赞助商身份不同,东丽此次正式从幕后走向了台前。东丽的纤维产品,比如超细纤维、超全消光纤维、吸湿排汗纤维,这些听起来陌生的材料,今后也将会以时尚的成衣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是否意味着,东丽已计划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上的经营范围?

  东丽致力于提升在华知名度

  新华08魏薇:那么东丽在如何提高在中国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上都有哪些打算呢?

  桥本:在日本,东丽就已经与知名度非常高的优秀品牌在合作,比如说像PRADA,YSL。这些品牌本身就在大众间口碑甚高,我们通过向这些品牌提供面料,东丽自身的形象也得以提升。同时,随着中国对于品牌的引进,知名度也会得以很高。

  新华08魏薇:现在正值2012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那么我们都知道之前呢,时装界都非常期待着东丽能跟中国著名的时装设计师刘薇小姐合作,来一起拉开时装周的序幕。那么具体而言,东丽公司如何通过时装周去向中国的市场展现其作为世界领先的纤维企业的研发实力。

  桥本:正如我们所了解的,时装秀可以说就是一种印象的传递,大家凭这个直观的印象来认知、认可它。时装秀的实质就是面料,因为没有好的面料也很难有好的时装出来。东丽作为世界著名的面料生产商,例如我们在中国南通的生产基地,通过原丝,纺、织、染的一条龙生产,将面料展示给大家。其中,也有从日本引进的尖端技术,凭借着面料的展示,将尖端信息传递给大家。我们也想通过时装周让更多人了解东丽。

  新华08魏薇:那么东丽还是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赞助商。那么从马拉松赛上东丽又想获得什么样的一个影响力呢?

  桥本:上海作为事业开展的领域,与东丽有着很紧密的关系。我们望通过这个社会贡献活动,达到企业知名度的提升。

  新华08魏薇:东丽到今年也已经成立了85周年了,那么桥本先生您自己也是在东丽工作了40年,非常长的一个时间。那当初,回顾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为什么会选择进入东丽集团呢?

  桥本:我当初进入东丽公司主要有两点动机。第一点就是在60年代,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入社,正值高中,在电视广告中,我看到东丽的宣传广告用语,”东丽正在关注着未来“。这句广告语深深打动了我,让我觉得东丽是一家拥有尖端技术的公司,是一种崭新的宣传印象。第二点,我本人是大阪人,出生、成长在大阪。而大阪呢,又有日本非常著名的纤维产业街。东丽当时在生产合成纤维方面已是实力雄厚,让我倍感亲切。因而我加入了东丽公司。

  新华08魏薇:东丽给我的印象是它是一个目标性和计划性非常强的公司,不断会制定远景目标,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东丽最新的创新愿景。

  桥本:刚才我们介绍了东丽的中期经营规划,除此之外东丽在今年2月份也同时发布了自己的长期经营构想,“AP-Growth TORAY 2020“。在这个长期经营构想中,预计将在2020年左右实现销售额3万亿日元,合并营业利润达到3000亿日元的这么一个美好的愿景。

  新华08魏薇:那么具体到中国市场上,有没有一些具体的目标?

  桥本:我们在中国市场上,东丽在2010年的销售营业额为140亿人民币,目标是在2013年达到200亿人民币。

  新华08魏薇:好的,我的问题问完了。感谢桥本先生今天来到我们的节目,也祝愿东丽集团在中国市场上以及全球市场上的发展能够越来越顺利。

  桥本:谢谢您,同时也感谢新华社对我的采访和报道。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