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为城乡统筹插上科技“翅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6 03:48 来源: 经济日报

  按照国务院部署,成都市承担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重任。实践中,成都市坚持“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为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让城乡同进步共繁荣,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快不强问题是关键。这也是成都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破解的难题。

  打造“零距离”科技服务

  在成都市双流县永安镇红提园片区的公路沿线,葡萄园宛如一片绿海,无数串紫红、圆润的葡萄点缀其间,许多成都市民开车来这里采摘。

  别看只是普通的红提,从育苗、栽培到田间管理都有不少学问。“永安种植红提葡萄已有10年,科技对葡萄产业发展的贡献非常大。我们与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科院的许多专家长期结对合作。在专家指导下,采用避雨设施栽培等技术,让不适宜在南方种植的红提在成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永安镇科技办主任付加林介绍说。

  永安镇的葡萄产业依靠科技不断发展,是成都市推动科技资源向农村扩散、向农业聚集、向农民倾斜的一个缩影。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李志毅说,近年来,成都市面向城乡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建立起专家网络、成果网络、需求网络、培训网络和呼叫网络五大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农业专家大院、技术创新联盟、工程技术中心、科技信息服务站(点)等服务模式,构建了覆盖全市农业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成都市建立了红提、生猪、水蜜桃、猕猴桃等33个农业专家大

  院,搭建农业科技项目、技术、人才的集聚平台,常年聘请驻院和院外专家,进行新成果、新技术推广及试验示范。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全市组建了19个科技特派员团队,共有科技特派员624人。他们通过承包、技术入股和创办实体等方式,与农民结成利益伙伴,因地制宜地选用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一线对接。

  成都市还面向基层农业专合组织、村(社)和农户,建立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站(点),依托农技110、西部农业在线、三农热线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等平台,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给农民提供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

  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全方位服务,成都市还规划建设146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目前已建成77个,今年底将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吴远根说。

  通过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成都已形成农业服务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先进技术直接到人的有效机制,推动了生态有机农业、设施农业、高端农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2010年,成都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85亿元,比上年增长4.1%;农民人均收入8205元,比上年增长15.1%。

  支撑农业产业发展

  在统筹城乡改革实践中,成都市以科技为支撑,围绕农业优势产业,着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加农业附加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成都市科技局农村科技处处长夏北川说,“为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成都市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重大科技专项,对制约农产品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领域的关键难点,开展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扶持、引导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研发出一系列区域特色名优农产品,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郫县豆瓣”就是成都打造的一个响当当的农产品品牌。位于成都市西部的郫县规划

  建设了3.7平方公里的川菜产业化园区,集中发展调味品、川菜原辅料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为提升郫县川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产业配套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去年1月科技部门联合县域重点食品加工企业、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了郫县川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实现研究成果及设备仪器的区域共享。“联盟成立以来,从郫县豆瓣的微生物菌系、生产工艺改造、食品安全保障、保质期延长、产品标准、产业规划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大大提升了郫县豆瓣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在联盟带动下,一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每年能开发新技术、新品种2至3个。”郫县科技局局长李泽说。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郫县安德镇及

  周边地区形成了食用菌、韭黄等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4万余亩,农户年增收0.8亿元。

  除组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成都市还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19个工程技术中心,进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在专业生产乳酸菌制剂的四川高福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有一个成都市科技局批准成立的成都益生菌泡菜产业化工程技术中心。通过与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四川西华大学等开展技术合作,成立不到两年来,四川高福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有《乳酸菌制剂发酵泡菜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等4项技术

  成果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一种制作泡菜的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还有9项发明专利正在受理之中。“我们的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给相关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高福记公司技术总监曾泽生说。

  用科技成果改善民生

  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成都市广泛应用科技成果改善民生,因地制宜实施民生科技示范工程,梯度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通过实施民生科技专项,成都市研发和推广了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和涉及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的新技

  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循环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城乡社区常见多发慢性病防治技术开发,在12个社区医院设立试点示范;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开发,为城乡建筑综合能耗降低提供了技术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9年开始,成都市以物联网理论为基础、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建立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在成都市高新区和平农贸市场,只要顾客选好一块猪肉,称量结束后,摊主便会递来一张打印有猪肉溯源码的小票,编辑手机短信发送这一溯源码,两秒钟后,短信回复便显示出这块猪肉的产地、检验检疫、屠宰地等信息。目前,该体系已应用于成都市的240多个农贸市场。

  “发挥在西南地区射频识别产品设计和生产的龙头作用,我们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射频识别计价秤。零售商销售时,先通过刷卡区读取白条猪肉上的束标信息,然后将重量信息、价格信息完成绑定后打印票据给消费者。消费者通过手机短信、电话、上网等方式就能轻松查询猪肉的各种信息。”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营销公司副总经理税荣介绍说。

  科技聚焦民生,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成都市大力推广抗震救灾实用技术,做好灾后重建的科技示范和服务工作。成都市组织建筑专家赴灾区乡镇开展农村低成本抗震建筑设计技术指导活动,在重灾区实施集中安置点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集成示范,还在都江堰高原村、彭州新黄村开展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示范,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应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张汝全认为,科技创新是成都市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抓手,为成都市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