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央行踯躅不前 欧美政府是否该出手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7 01:1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徐晶

  过去的三个月全球股市如同过山车跌宕起伏,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从7月的1350点一路俯冲下探1070点,后一路上扬拉出一根大阳线。与之伴随的是对全球经济可能进入第二次衰退的恐慌,欧洲各国政府和央行的政要们如同空中飞人,在全球各地开会讨论。可是舆论却把矛头纷纷指向欧美央行和政府,认为他们是导致二次探底的罪魁祸首,那么欧美央行和政府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样的角色会否继续?

  首先,央行拥有货币发行权,调节利率来控制货币量,达到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即俗称的货币政策。而政府负责财政政策,包括发行国债,调节税率,以税收和支出调节社会资源。经济学理论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对独立,互不干涉,央行不应大量印钞购买政府国债,因为这好比左口袋出右口袋进。

  可是这个界限在2008年的危机后变得模糊,为避免危机的加剧,美国、英国的央行都相继使用了量化宽松。欧洲央行也使用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允许商业银行可以无限量地将手中的债券在央行换成现金。日本央行更是实行了10年的量化宽松。

  然而实践证明欧美央行可以使用的工具(如利率工具)越来越少,货币政策的边际效用也越来越小。如果说2008年美国还能靠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现在的美联储已没有降息空间。而量化宽松也逐渐失去效用,三年前的第一轮量化宽松成功制造了一波历时两年的股票牛市;可是到了第二次量化宽松之后,美国GDP增速明显放缓,2011年第一季度GDP环比仅增加0.4%,经济危机不久后重现,扭曲操作被迫推出。可是再多的流动性也无法给投资者信心,市场上的现金是多了,可是许多都以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款的方式回到了央行,显示了市场对现金需求的萎靡和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担忧。

  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次的危机已不是流动性危机,而是财政危机,是增长危机:大型公司在暗淡商业前景下不愿投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便宜的融资被迫关门,消费者抱怨居高不下的税收,被迫减少消费以应对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资源分配不平衡,这些都需要政府财政政策的对症下药。

  可是,欧美政府做得远不够。美国国会在两个月中不断恫吓投资者,却在违约前几个小时才通过国债上限。不久前国会又退回了奥巴马44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准备分成小块逐个辩论。欧洲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欧洲债务危机已经持续两年,欧元区各国政府各自为政是主要原因。

  因此,欧美政府必须快速行动,着手解决目前的危机,当然,政府受制于巨额债务无法像2008年那样以巨额投资和减免税收的形式刺激经济,但是仍然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重振经济:

  (1)目前暂时加大财政支出,为中小企业构建发展平台,等经济步上正轨再进行财政支出压缩。中小企业是经济的血液,创造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工作岗位,政府必须继续降低税收和优化企业生存环境。

  (2)技术改革。不可否认,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苹果、Google、微软的成功源自美国人民的创造力,政府应该大力扶持科技产业的发展,比如建立专门银行为高科技企业融资,也不加重政府负担。

  (3)全球政府协同合作,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债务减少计划提供资金支持,作为条件,发达国家降低对发展中国家贸易壁垒。

  最近一波的股市大涨或许给欧美政府官员们一个喘气的机会,但是危机的根本性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政府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采取有效的措施,当然,我们也需要央行一如既往提供的流动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