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监管层表态扶持在建续建项目 商业银行态度谨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7 01:1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由曦

  为防止“半拉子”工程,监管层最近频繁释放信号,表示将重点扶持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需求,而银行却态度谨慎。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微博)》从银行业内人士处获悉,尽管有政策指引,但对于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支持,商业银行态度谨慎,其中,资金安全性被众多商业银行放在了首位。通常情况下,银行会结合项目资金是否配套、项目是否会建成完工,以及建成后的收益情况,来决定是否放贷。

  监管层高调呼吁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表示,宏观调控将“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并指出信贷政策要与产业政策更好地结合,切实做到有保有压,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

  而就在10月24日,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也在北京一论坛公开表示,要确保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和发展模式转型的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并提出要关注在建项目的信贷支持。

  “对在建项目资金支持的表态,意味着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宏观调控最深层次的问题”,一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历过五次宏观调控,每次调控都会采取紧缩货币、控制物价、清理整顿在建基建项目这三项措施,但在刹车过度之后,往往会造成‘半拉子’工程的出现”。

  一位国有大行研究部门人士也表示,在建续建项目如果出现资金断裂,不仅会造成银行坏账,也会对宏观经济整体效益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商业银行态度谨慎

  尽管有国家对在建项目支持的政策导向,但商业银行在具体操作上依然谨慎。

  “银行的钱和财政的钱不同,银行的钱还要收回,所以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是优先考虑的。”上述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如是表示。在他看来,银行对于在建项目资金支持,仍然会坚持商业化原则,关于在建项目资金需求,银行通常会从三个角度衡量,一是配套资金是否落实;二是项目否能建成完工;三是项目建成后的收益。“只有符合上述三个条件,银行才会放款。”

  事实上,在紧缩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十分有限,而今年既要支持小微企业,又要保在建项目,有限的信贷规模往往顾此失彼。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王家强认为,如果既要保在建,又要支持小微企业的话,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结构必然作出调整。“比如最近票据融资规模就比以前减少了许多”。

  这种判断得到了数据的证实,央行2011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9825亿元,同比少增9843亿元。

  结构调整之外,基建项目信贷资金供给需求不平衡问题严重。上述银行信贷条线负责人表示,“现在全国在建项目有四十几万个,资金需求量非常大,银行的信贷资金严重供不应求。”

  业内呼吁项目投资应重质量

  对于在建基建项目来说,如果说银行是资金供给方的话,那么地方政府就是最大的资金需求方。

  长期以来,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方面,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微妙,在2009年4万亿元刺激政策出台后,曾经出现各家银行的客户经理上门要求地方政府借贷的现象,但在宏观政策紧缩、监管规则趋严之时,银行又催着地方政府还款。

  “银行应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南方某省会城市一监管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他看来,银行应该按照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要求,落实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支持优质在建续建项目。

  事实上,对于在建续建项目进行分类也是监管当局的初衷。

  周慕冰就建议,有关部门要对国内在建项目进行筛选排队,制定“保、压、急、缓”项目名单,按照“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原则,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确保信贷资金集中用于有限在建生产经营性项目的续建和收尾。

  在上述监管人士看来,地方政府建设应尽量避免一味地‘铺摊子’,要研究怎样做更细致的工作,真正将资金落实到续建项目中去,“在建项目要有节奏、有质量,建一个,算一个”。

  这种“精耕细作”的做法在未来基础设施项目可能增加的情况下更具现实意义。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周海斌10月26日预测,随着对外部环境日益加剧的忧虑,财政政策可能将变得更有利于增长,从而可实现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扩张。“到明年,根据‘十二五’规划的城市化和区域增长重拾平衡的目标,西部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可能会加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