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道富银行建言:外包中后台提升基金效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7 01:2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舒时

  中国的基金业被认为充满了光明的前景,不断增长的国民财富,不仅中国投资者,甚至许多外国投资者也正跃跃欲试,希望能进入这个行业分一杯羹。但在中国拥有大量公募基金客户的美国道富银行(State Street)(下称“道富”)刚刚发布的一份名为《中国基金前景》(China's Funds Future)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基金行业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重大挑战,未来一段时间,借助第三方势力将中台及后台服务效率提升,可能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路径。

  销售之困

  道富在报告中指出,对中国基金业来说,繁琐的审批延缓了新基金产品的推出步伐。此外,由中国零售银行为主导的网络则降低了基金的销售效率。

  对此,某不愿具名的内地基金公司主管早前也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零售银行占据了销售渠道优势,基金公司当前并不具备选择渠道的能力,不仅要奉献相当比重的管理费分成,连基金销售时间也要受这些银行左右。“在牛市时期,由于基金表现良好,银行渠道形成的成本压力并不明显,但在近年来的低迷市场环境中,投资者入场欲望不强,加上基金普遍表现不佳,高昂的管理费分成已经加大了基金公司的雇佣成本压力。”

  此外,相比香港这样的发达市场,中国内地基金业的另一大问题是基金产品周期更短,而基金公司为了抢占渠道及发行通道,集中力量要发更多的所谓“新”产品。

  “这种做法将对后台部门及风险控制部门构成巨大的压力。”道富的一位香港分析师说,“特别是一些未经成熟论证的产品,单纯图新而推上市,未必是对投资者负责的做法。”

  门槛仍高

  相比中国同行,境外基金公司进入内地除了面临同样的渠道销售难题外,更大的挑战还在于准入门槛。基本上,目前境外公司只能以QFII(合资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或以与内地公司合资方式进入内地,两者均面临高昂成本。

  在QFII方式之下,境外合资格的机构可以进入沪深股票及债券市场,但要首先获得证监会的批文,并向外管局的有关部门申请外汇额度,这两者所耗时间较长。

  此外,对QFII的限制也使得QFII额度异常紧缺。据道富披露,截至今年7月,全球已经有115家金融机构向中国相关机构提出QFII资格申请。首轮主要是投行,随后是一些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及主权投资机构。截至今年年中,获批的QFII已经接近200亿美元,但仍然有大量的机构还在排队之中。

  而紧缺性令QFII在境外变得异常抢手。有对冲基金经理对本报表示,受人民币升值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希望“购买”QFII额度进入中国A股市场。在香港,对冲基金经理们通过购买P-note(参与凭证)向投行们换取QFII额度,但这种做法成本高昂,对于小规模的基金来说,利率成本往往接近3%~4%,这对那些想发产品的公募基金是个重大挑战。

  除了QFII,外资还可以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但持股只能在49%以下。有部分外资资产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们认为,此举限制了其运营效率。但这一问题似乎正在改善。道富就表示,上海市政府推出的外商投资股权投资(Qualified Foreign Limited Partner,QFLP)政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变化。

  道富表示,虽然中国的基金业面临不小挑战,但有信号显示,政府正力争向消费型的经济社会转变,政府正放开在国内资产管理领域的控制,希望引入更多的市场竞争。无论对于外资还是中资基金公司而言,这都是一个重要机会。道富建议,有关机构应该考虑将中台及后台运营外包给独立第三方,以令基金经理可以集中力量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提升竞争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