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被收养的孩子从哪里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7 07:01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张蕊 发自北京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众多的领养机构在争抢国际领养这一块蛋糕,中国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负责人张雯也承认了国际领养的数字如今在不断地下降,那么国际儿童救助基金会在领养这方面又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

  监护权之争

  曾经有人在网上爆料称,近年来,国际儿童救助基金会依靠中国儿希四处寻找重病孩子,说服其父母放弃监护权,转由他们来治疗并送养,“最典型的就是去年天津无肛女婴小希望的事情了。”前述知情者说。

  资料显示,因性别歧视、生育政策、私生子、出生残疾和贫困等多重因素,中国每年新增的弃婴和孤儿中,绝大多数为女婴和残疾婴儿,但是这些孤儿并不是都能进入福利院,有直接死亡的,也有被黑领养(没有办理任何手续的领养)的。据统计,截至2006年,全国各地的福利院所领养的孩子至少有10万名之多。截至目前,中国约有12万名孩子被国外家庭领养,而从1992年起,通过国际儿童救助基金会送出去的孩子约有4000多人。

  张雯认为,小希望的事情深深伤害了她和中国儿希的志愿者,“我们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让孩子活下去。”张雯说,孩子病历她都看了,并没有家长说的那么严重,“他们故意夸大病情,就是不想治了。”

  “这些志愿者当时说了,孩子父母放弃监护权后,就送小希望去国外治疗。”提及此事,上述知情者依然情绪激动,“怎么可能让他们用这样的方法,把我们的孩子卖出去?”

  这名知情者介绍,当时中国儿希某成员看到孩子亲戚网上求助,得知孩子已被转入天津某医院进行临终关怀时,就不管不顾孩子的具体情况,强行从医院将孩子“抢”到北京某医院,还通过妇联、警方和网络给孩子父母施加压力,“逼迫”其父母放弃孩子的监护权,要求由他们来对孩子进行管理和监护。

  “小希望出生时患有先天性肛门多发瘘、心脏卵圆孔未闭、心脏导管未闭、三尖瓣反流、脊柱平直、肾积水,肺炎。她在天津儿童医院治疗13天,无法治愈,出院转到其他医院进行临终看护。”这名知情人说,在中国儿希某些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那里,小希望的病情变成了简单的肛门闭锁,“如果真如他们所说,家长怎么可能放弃这个花费了5年时间才怀上的孩子?”

  去年3月,未满2个月的小希望在天津死亡。张雯坦陈,他们当时确实有让孩子的父母让出监护权的想法,不过,那是为了能让孩子活下去,“如果他们当时放弃孩子监护权,那么,孩子现在还活着。”

  跨国收养的市场压力

  “国际收养数量已经从2000-2005年的每年一万多人,下降到近几年的每年两三千人了。”张雯说,不是不想送,而是没有孩子可以往外送了。

  2008年底,国际儿童救助基金会因故失去越南和哈萨克斯坦这两个重要新兴市场,这增加了其在中国和俄罗斯市场上的压力。据国际儿童救助基金会年报,2008年,美国人申请领养中国孩子的数量急剧减少,从292例减少至54例,比最高点2006年的828例降低了93.5%。

  “没有孩子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没有收入怎么维持那么大机构的运转?所以,他们就想方设法到处寻找可以送出去的孩子。”上述知情者说。

  这名知情者提供的“国际儿童救助基金会”财务报表或许能解释一些东西。报表显示,2008年,从国内送出的孩子数量为171个,张雯收入为78720美元;2007年,送出孩子231个,张的收入为106770美元。根据这些数字,可计算出,送出一个孩子,张雯可挣460美元,约合人民币3000元左右。而这,或许也是张雯想尽快恢复国际领养数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张雯坚称中国儿希未开展领养业务,但在采访中国儿希河南办公室负责人陈慧时,时代周报记者获知一个重要信息:中国儿希确实曾有接收一些被遗弃的孩子的行为,并且帮助孩子寻找领养家庭。

  “前段时间,我们救助了一个被烧伤的孩子,当时花了很多钱把病治好了,他家人也很高兴。可是,前几天孩子的奶奶突然给我打来了电话,说孩子他们不要了,让我们看着办。如果是你,你怎么办?”陈慧反问,“我们也只能找地方先寄养,然后再看有没有合适的家庭愿意领养。”

  被自杀的未婚妈妈

  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前述知情人透露,2007年,中国儿希启动一个名为“援助未婚妈妈”的项目,协助一些生活困难的未婚妈妈平安地生下孩子,“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一些孩子的监护权,然后再将这些孩子送给国外的家庭领养,以此来赚取中介费用。”

  “2010年,小希望之事发生后不久,这个项目随之被舍弃了。”这名知情者说,根据网页快照,文中提到的这个项目最早出现时间是2006年,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2009年8月,“删除了一些条款,这个帖子最后一个转帖记录是2010年2月初。这个消失的时刻,颇耐人寻味。”

  在调查中,时代周报记者发现,2007年3月,摇篮网上一个名为dieschatz的ID发了一篇题为“一位面临生命危险的不幸母亲需要您的帮助”的帖子,在这个帖子中,发帖者自称是中国儿希义工,因工作原因认识了这名未婚妈妈,由于家庭环境复杂、生活困难,她在志愿者协助下住进医院生下孩子。

  帖子称:“作为一个年轻的未婚母亲,她根本不具备抚养这个孩子的能力,只得把孩子送给了别人……2007年3月19日,志愿者D告诉我们,那天孩子满百天,本来就有产后抑郁症的她,情绪异常低落,跳楼自杀……”帖子最后,发帖者公布了一个账号,号召大家为这个可怜的女孩捐款。

  10月16日,时代周报记者找到此帖中所说的未婚妈妈欣欣(化名)。欣欣说,她当时并没有生下孩子,而是选择引产,“我不是因为产后抑郁跳楼自杀,而是因为穿着高跟鞋踩在缝纫机上取东西时不小心跌下去的。”

  欣欣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忆了当年的情形,“2006年11月,我和男友分手后发现怀孕了,在一个援助未婚妈妈网页上有个QQ群号,我就加了进去。”

  欣欣说,在那个群里有中国儿希的志愿者和不少未婚妈妈,“她们鼓励我把孩子生下来,说大家会帮助我抚养。”虽然这些话语让欣欣很感动,但理智告诉她,不能生下这个孩子,“当时我态度坚决地要引产”。

  欣欣至今念念不忘曾帮助过自己的那个叫“丹丹”的儿希志愿者,“她说替我申请了两千块钱做手术,还帮我找了熟人。”欣欣说,当时青岛某医院妇产科主任和志愿者丹丹很熟悉,所以,她们并没有走正常的挂号渠道,就直接进了产房。

  “我记得当时给我打了一针催产针,没多久孩子就出来了,我没顾得上看一眼那个孩子。”让欣欣奇怪的是,没有任何人来告诉她,有关孩子的情况,她只看到孩子被护士套上黑塑料袋抱走了,“因为医生说,打了针,孩子就憋死在羊水里了。”

  欣欣住院期间,丹丹来过两次后就消失了。“出院后,我联系丹丹,但被告知那个手机号不是她在用了。同时,我也发现自己被那个未婚妈妈群踢了出来。”

  2009年,已婚的欣欣再次怀孕,此时,她在某网络社区领养版块发现了一个送养孩子的帖子,帖子说,有个未婚妈妈无力抚养自己的孩子,想把孩子送人,“上面的信息和我的完全吻合,就连电话也是我的,但QQ号却不是我的。”欣欣当时很生气,也有些惶恐,找到社区版主,要求删帖。

  对于援助未婚妈妈的项目,张雯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称,“这是当时儿希一个叫童一的志愿者提出的项目,和另外一个机构一起在做,我们没有进行多久的原因,就是募捐太困难了。几年来,我们大概也就帮助了不到十个未婚妈妈吧。”

  张雯说对于青岛未婚妈妈之事,她并不知情,“我们只是帮助她们将孩子生下来,之后的事情,就是她们自己的了。你想,一个孩子生下来若没有身份,而我们想要这个孩子,那就必须给他一个身份,这必须去很多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上述知情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拿到孩子后,可以直接送去福利院,然后,通过福利院办完相关手续后,再把孩子接出来,然后给孩子寻找国外的领养家庭。”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