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债务违约之忧 救助方案在争议中推进缓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7 10:5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来,国际舆论依然紧盯希腊债务问题,一些市场人士纷纷唱衰希腊,认为希腊将出现债务违约。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欧盟各国政府继续就应对措施紧锣密鼓地磋商,但是救助方案在各方争议中推进缓慢。
事实上,欧洲人很清楚,只要欧元区各国政府达成共识,有效遏制市场上放大危机影响以乘势做空欧元的投机力量,欧洲完全有能力挺过债务危机这一关。欧元区国家之所以迟迟未能形成共识,一是担心今后希腊等债务国出现更危险的道德风险行为,为实现其国内短期政治目标而滥用财权,导致财政亏空,成为其他成员国的严重负担;二是害怕市场投机力量“搭便车”,政府救助资金最终大部分落入投机者准备好的囊袋中。
然而,欧元区各国政府已经没有退路,面临三种选择:第一,救助希腊,越快越好。如果救助拖延,市场出现恐慌,做空的投机力量又顺势而为,那么,随着灾情蔓延,救市的成本、国内的阻力会变得越来越大,近来全球股市大起大落已经显示出这样的信号。第二,改变货币政策的操作方法,把盯住通胀扶持欧元的常态做法,调整为救助欧债的非常态做法,即成立欧洲版的货币基金,购买希腊等国的债券,恢复这些重债国融资偿债的能力。配合这一行动,欧洲央行通过进一步降息来减少救市的成本。第三,让债务国希腊离开欧元区或自己选择离开欧元区,但这种可能性极低。因为放弃希腊就可能不得不放弃其他重债国,市场的做空力量也会加速这种可能性的实现,欧元崛起的战略将付诸东流。就目前来看,前两种方法或其结合可能性更大,因为中长期来看这样做挽救欧元的成本最低。
如果欧元区各国政府没有形成共识,希腊出现违约,进而产生严重的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传导到意大利等其他经济总量相对较大的债务国,那么,全球金融市场将受到巨大冲击。在短期内,可能再次出现美元大涨、日元护航升值的流动性恐慌局面,大宗商品和金银避险产品的价格,将因为“向流动性逃避”的市场羊群效应而应声下落。于是,欧美国家为挽救经济而进一步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种实质上“以邻为壑”的做法,不仅为全球滞胀埋下深重隐患,而且会使新兴市场国家受到国际资本大进大出的冲击。中期来看,当这轮风波过去后,因救市而加剧的流动性,将再次波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和用于通胀避险的贵金属市场,使得其中更多用于工业投资的原材料价格暴涨,从而危害全球经济复苏。
未来世界经济是否能够复苏,取决于主要经济国家能否找到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向,取决于金融市场对未来的信心和由此形成的越来越多的价值投资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后要形成良性循环的复苏格局,就必须在二十国集团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框架下加强合作,达成共识。(孙立坚)
(责任编辑: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