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社会建设需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8 01:0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近日,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建设人人共享的现代公共服务之都—北京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主编张英洪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北京人均G D P超过1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后,其社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要尽快制定北京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拓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广度、深度和参与的多元化,将北京建设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现代公共服务之都。

  建设成现代公共服务之都

  记者:您进行北京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背景是什么?

  张英洪: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长期从事农村经济方面的研究,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后,我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农村社会建设问题。2010年3月,在中心内专门设立了旨在加强对北京农村社会问题和社会建设研究的社会处。

  逐步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任务。北京作为国家首都,2009年人均G D P首次突破1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1年6月,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九次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北京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要居全国前列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如何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十二五”时期北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课题和战略任务。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北京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很有必要。所以我们社会处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从2010年起围绕北京率先实现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这个主题进行了半年的跟踪调查和项目研究,重点对北京市城乡基础教育、就业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五项基本服务做了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应将北京建设成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世界城市建设相适应的人人共享的现代公共服务之都。当然,本书对基本公共服务的研究还只是个良好的开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跳出农口研究三农

  记者:相较于其它的“三农”研究,这项研究有哪些特色?

  张英洪:本书研究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愿景”、“两个跳出”、“三个突破”“四个创新”。

  “一个愿景”:报告研究的愿景是———将北京建设成为与首都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世界城市建设目标相适应的人人共享的现代公共服务之都。

  “两个跳出”:一是跳出农口研究三农,立足农口又超越农口、立足三农又超越三农,摆脱了职能部门分割的局限性。二是跳出北京研究北京,课题组立足北京、跳出北京,从国际比较研究中最终服务北京。

  “三个突破”:一是突破学科分分割的局限性,二是突破部门分割的局限性,三是突破城乡分割的局限性。

  “四个创新”:一是运用了多学科的理论分析工具,二是将财政支出结构、土地出让收益、降低行政成本等纳入“三农”研究视野,三是将北京市的基本公共服务状况作了国际上的比较分析,四是在政策建议上,提出了一系列既立足当前现实性又着眼于发展前瞻性的新观点和思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大建议助推均等化

  记者:经过此次研究,您认为北京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怎么做?

  张英洪:建设人人共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服务之都,是北京市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的重大战略选择。为此,我们提出五大政策建议:

  第一,制定北京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和实施方案,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基本标准、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政策措施做出明确规定,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第二,拓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广度和深度。北京不仅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和均等化,而且需要建立完善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在基础教育方面,以常住人口来配置教育资源,将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纳入免费基础教育体系,并建立家庭和青少年、儿童的教育福利制度。在医疗卫生方面,实现公共卫生的人群全覆盖和全民医保。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快构建普惠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就业服务方面,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在住房保障方面,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居住权益。

  第三,形成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突出民生财政支出的重点,并强化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作用。同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提高财政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比重。

  第四,尽快改变目前土地出让收益的使用办法,大幅度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的比例,重点是提高土地补偿、社会保障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比重。

  第五,实行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参与提供方式,使得以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为特征的单一格局,转向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的公共服务多元参与格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