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表现非衰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1 16:24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亚洲经济体虽然出口增长普遍放缓,但其他关键“脉搏”指标发出的经济增长信号喜忧参半
苏博文
尽管动荡的金融市场动摇了信心,但美国经济仍表现出惊人的韧性,当前数据仍表明下半年经济将反弹。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各个经济体,亚洲自然也不例外。虽然亚洲对美国和欧洲经济的依赖性正逐渐降低,但并未完全脱钩。我们相信亚洲现在能够接受美国和欧洲1%~2%的低于潜在水平的增长率,但如果美国和欧洲经济深度衰退则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这两个结果之间可能存在一个引爆点,会产生非线性效应或者伯南克主席所谓的“金融减速器”效应,从而再次对亚洲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虽然情况有些严峻,但亚洲仍归属非衰退阵营。在亚洲,我们将非常开放的小型经济体的2011年经济增长率下调了0.5个百分点左右,但保持对大型经济体的增长预期不变。因此,对亚洲2011年总体GDP增长预期维持在7.9%不变。大宗商品降价缓解了全球市场大跌对亚洲经济增长的冲击,而亚洲也提高了对西方需求低迷的承受力。
从同比增长率这个指标来看,亚洲出口普遍表现良好。同时有更明显的证据反映出亚洲出口正在降温,但结果有好有坏,仍未发现出口大幅下滑的有力证据。从最新的月环比数据来看,出口下滑最明显的是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台湾,但与2008年11~12月份几乎亚洲所有经济体出口的月环比都下降超过10%的情况相比则微不足道。
有趣的是,亚洲对各目的地的出口显示不同的走势,即对西方的出口弱于亚洲内部的贸易。7月份亚洲对美国和对欧盟的出口远弱于对日本和亚洲其它地区的出口。中国公布的8月份出口数据也是如此。在目前阶段亚洲对西方的出口仍在增长,这与我们的基本观点一致,即美国和欧元区经济能够避免陷入衰退。当然,亚洲出口可能不久会更大幅下跌,因此我们也在密切关注我们的亚洲总出口综合先行指数。
一个非线性经济效应的例子是,如果全球股市大跌导致市场崩盘,这会引发负的财富和信心效应。虽然尚未到达相关引爆点,但风险正在加大。鉴于此,我们调查了亚洲经济体的其他关键“脉搏”指标。虽然出口增长普遍放缓,但其他指标发出的经济增长信号喜忧参半。
工业产出方面,最新数据显示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台湾工业生产的3个月环比跌幅超过10%,而7月份月环比跌幅最明显的是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我们也密切关注了库存数据。一个不好的预兆是韩国的库存/出货比上升至23个月新高,这对未来生产而言绝不是好事。好消息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工业生产似乎仍然表现良好。综合各类即时和前瞻性数据的官方综合经济指数通常比GDP增长率先行1个季度,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台湾、特别是印度的先行指数都在下降。但其他经济体先行指数的最新表现可以称得上稳定。
PMI指数方面,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特别是台湾的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均低于50这一强弱分界点。8月份印度的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下滑,但仍表明制造业在扩张;中国的官方PMI指数在8月份微幅上升至50.9。商业信心没有显示很多的下挫迹象。调查显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信心较高而且还在上升;中国的信心稳定在高位;香港、新加坡和台湾保持稳定;只有印度和韩国的信心下挫。消费者信心方面,中国大陆、泰国和台湾的信心很高而且在上升;印度尼西亚稳定在高位;但中国香港、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则在下跌。
有可能对亚洲经济造成非线性效应的另一个导火索是外资突然撤离该地区。这会导致亚洲的股市和房市骤跌,商业信心下挫,银行控制信贷。对于那些经常账户赤字而且外汇储备较低的国家,资本净外逃会引发国际收支问题;对那些固定汇率的国家而言,资本净外逃会产生货币市场利率飙升的恶劣影响。
我们尚未大幅下调对亚洲的GDP增长预期。但由于全球市场继续动荡,需要警惕的是亚洲在一步步接近引爆点,到那时我们必须大幅降低增长预期。好消息是在亚洲内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目前仍是最具韧性的经济体。
(作者为野村亚洲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