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或拉低泰国今年经济增速1到1.7个百分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1 17:2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三百年一遇的洪水正在泰国肆虐。洪水已造成356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约合39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可能将泰国今年的经济增速拉低1至1.7个百分点
“我们手牵手,互帮互助,决不认输??”这是泰国多家电视台当下反复播放的一首“洪水歌”,与此伴随的是泰国灾区民众相互救助,政府人员奔赴一线的救灾画面。这样的歌曲,Youtobe上可以搜索到上百首。
大城府、巴吞他尼,一个个泰国的旅游圣地或工业地带,先后被洪水淹没。三个月来,泰国77府中洪水肆虐的地方上升到28个,截至10月25日,已有356人死亡,数百万人被迫逃离家园。
但洪水还在泛滥,曼谷市区是新的目标。
位于湄南河西岸大皇宫附近的水情检测板,记录了曼谷面临的危险。10月15日早上8点,这段湄公河的水位显示为2.35米。而曼谷市区的平均海拔只有2米,考虑到河床因素,这已非常危险。
“水位一直在上涨,每个人都很烦恼,甚至有睡不着的情况。”一位家住大皇宫附近,在岸边做蔬菜生意的小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安置点
位于曼谷以北半小时车程的廊曼国际机场,是泰国第二大机场。由于苏瓦纳普新国际机场的建成,三年前开始这里仅支持国内航班的飞行,机场的设施略显陈旧。
现在,这里成为英拉政府领导的泰国抗洪救灾指挥中心。而这里的老乘机楼也成为重要的灾民安置点。
10月23日下午3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来到这里,看到一切繁忙而有序。在老乘机楼的出口处,近三百人的队伍有序地排成S型,等待从慈善团体那里免费领取午餐。
“他们每人都可以来这里领取一盒炸鸡块,直到每天一万盒发完为止,我们的活动已经持续了十天,”一家名为“健康饮食”的食品公司负责人苏瓦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由于灾情延续,原本打算开展慈善活动两天的他们,决定自掏腰包延长计划,直到灾情结束。
掌声从一楼入口大厅的救灾物品分检处传来,原来是由上百人坐在地板上组成的“传送带”,刚完成了一批物品的传递,顺利装上转运灾区的汽车。
在“传送带”的上游是包装救灾物品的“生产线”。2包1公斤的大米,1卷生活用纸,1包垃圾袋,1包洗衣粉,1套洗漱用品,1包洗发水,1包卫生巾,1个常用药包,2个鱼罐头,4盒早餐奶,4包方便面装成的塑料袋,是救灾中心为一个4口的灾民之家提供的一天用“生活装”。与此同时,每个家庭还能收到4人的衣物包。
“传送带”上既有安置于此的灾民,也有前来帮忙的志愿者。在曼谷工作的苏珊来自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她也是流水作业的一员。“今天是周末,我和朋友们一起,来这里为灾民帮些小忙。”苏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生产线”中有一位不起眼的小朋友。“我可以做药品分类,也可以给人送水。” 这位正放寒假的11岁女孩说。
二楼安检大厅是安置灾民的场所,一排排各种颜色的帐篷整齐地排列着。大厅的北端,几名白衣天使在紧张地忙碌着。这里是机场为灾民提供免费救助的临时医护中心。
“这里的照顾都很好,每天都有吃不完的东西,想吃粥就吃粥,想吃面就吃面。本来家里受灾感到很烦恼,但由于这里照顾比较好,感觉比较安慰。”来自泰国中部暖武里府的素攀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这里供应充足,可以为灾民提供很多照顾,可以洗澡,按摩,看电视,小朋友有游乐场。也有饲养宠物专门区域,为这里的100只狗和40只猫提供粮食。”廊曼机场灾民安置中心主任帕莫穆特里说,“此外,为了能够让灾民获得放松和安慰,他们还每天请来明星来这里演出。”
“我们担心他们习惯了这里周到的照顾,到时都不愿意回家了。”帕莫穆特里笑着加了一句。
安置点也面临一些问题。原本计划容纳三千灾民的廊曼国际机场,截至10月23日晚已经接纳了3700多名灾民,但晚上8点灾民注册登记处仍然有人排队等候。
“由于我们只准备了3000人的物品,所以不断增加的灾民,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帐篷和厕所都不够用。”帕莫穆特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袁志丽)
留守的人
邦巴通是曼谷北部的一个县,也是不断肆虐的洪水最近占领的一个地区。由于不放心家里或者回家取东西,有些灾民还是想办法回家看看。
从安置点到灾区的路并不好走。从市区到邦巴通,需要先搭顺风车。过路的皮卡,或者挂有“为了救助灾民”字样的车辆,问清方向后都可免费搭乘。
从曼谷市区到邦巴通的公路上,停放着一望无际的车。包括私家车和出租车都停靠在公路的应急车道上,泰国政府之前的救灾通知允许车辆这样来躲避洪水。但洪水袭来往往令人始料不及,原本停在高处的汽车也被迅速上涨的洪水淹没,10月初的大城府,就有很多车主因此遭殃。
皮卡车一路前行,直到遇到水深的地段,就只得换乘底盘更高的车辆。路面的蓄水深浅不一,普通的车辆在此行驶没准就陷入水坑里抛锚。
然而,这样的路况,并不能阻止这条通往灾区的生命线正常运行。在一辆装有吊机的大货车上,二十余人带着物品准备回家探望。
“水已经淹了一楼,妈妈和外甥还住在二楼,家里还有3只狗要照看,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最多等洪水退去重换家电了。”华人女孩切莉是这批乘客的一员,她向《中国新闻周刊》讲述了家里的遭遇。
当然也有很多人担心财物和安全。“这也担心,那也担心,不如死了算了,有吃有住,现在已经很不错了。”车上一位灾民打趣说。
大多数泰国人的住房都是两层,一楼被淹,就住二楼。“昨天晚上还住一楼,今天就只能住二楼了。”44岁的桑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是县城里的修理工,刚从临近的救助点领完食物和水。
桑坤领取食物的地方,在县城的主干道边上,这里早已成为水乡泽国。水中的一辆长拖车上,十多人在煮饭。正是中午时分,车边开始排队分发食物,50克米饭,40克猪肉,是一份灾民的食物。另外一辆军车上,人们可以领到救灾的“生活装”和饮用水。
“家里4口人,已经准备了生活的必需品,我们不打算去安置点,这边还有4只猫要照顾。只是现在工作也不能做了,只能在家里烫烫衣服。”桑坤说。
(责任编辑:袁志丽)
除此以外,桑坤寄予希望的是政府的救助。他曾经拨打政府的救灾热线,得到了政府送来的生活用品。
但是,问题还有很多。此前有消息说,湄南河上游有100头鳄鱼丢失。
“他们(灾民)可以打电话报告周围的情况,包括需要的食物,以及是否有鳄鱼。”曼谷法政大学学生、救灾指挥中心志愿者刘秀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指挥中心办公室里放置着一百多部手机,每一个代表一个灾区。
由于泰国家庭用瓶装水煮饭,不少灾民会出门到商店买水和食品,但这些已经难以供应。
“这里的水和鱼罐头,早都卖光了,现在又没人送货。”洪水已经堵住门口的华人商店店主杨阿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灾区里一片忙碌。准备转移的灾民在公路上等车,一批批灾民携带行李和宠物,坐上开往曼谷的顺风车。似火骄阳下,正在等车的灾民他那萨姆的短裤湿了半截,手里的小本也被浸湿了。他那萨姆微笑着翻开小本子,拿到阳光下晒。这个小本本,是他从被淹的家中取回的存折。
曼谷告急
曼谷时间10月24日16点,大皇宫上游半公里西岸的水位监测板显示,当前水位为2.40米,这是10月15日第一次洪峰以来的最高水位。然而,更让人忧虑的是这里的防水堤。2.40米的水深已经高出两岸地面1米。在不到一米五高、三十公分厚的水泥防护提的隔离下,这段湄南河,似乎像圈起来的水池,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河”。
危险就在顷刻之间。
岸边的绿化砖缝中,喷泉不断涌出。通过河边商铺平时用来排污的下水管,河水在大量倒灌。接连几台大型排水机轰鸣个不停,试图将倒灌的水抽向湄南河。但对于大量渗入市区的洪水来讲,这些无疑作用不大。
在湄南河流经曼谷的帕宾高桥下游三百米处,几十名建筑工人紧张地忙碌着。“我们在加高防水墙,延长河堤,确保河水从河里排出。”一位负责人满脸焦急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原本确保曼谷安全的防洪措施,也受到社会诟病。不少人认为,如果曼谷早日开闸放水,让洪峰通过曼谷市区的湄南河和其他运河流入南部的泰国湾,那么一些地区的灾情不至于如此严重,甚至可以免于洪灾。
“我们原本的计划是从曼谷两侧,通过曼谷的运河将北部漫过来的洪水向南部的曼谷湾排出,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排水计划迟迟不能实施。”廊曼机场的抗洪救灾指挥中心的一位高级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曼谷必须打开所有的水闸,让洪水通过。”10月22日,泰国总理英拉在每周电台节目中说,“北部涌来了大量洪水,我们无法有效阻止洪流,但是我们能放缓洪水流动的速度。”
此前一天,由于担心影响投资信心而拒绝实施紧急状态法的英拉宣布启动《灾难预防、疏解法》,以整合权力,对抗这场不断蔓延的水灾。
10月24日,曼谷市长素坤攀在电视演说中表示:“如果曼谷受影响,将冲击泰国全国,为了让泰国渡过洪水危机,保护曼谷非常重要。”
而在曼谷之外,泰国中部地区,以及工业区集中的巴吞他尼、暖武里和大城三个府灾情非常严重。官方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洪水已导致至少356人死亡,超过900万人受灾,约有11.3万人被迫转移到灾民安置点。
据泰国央行及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估计,洪水已造成经济损失1200亿泰铢(约合39亿美元);泰国今年的经济增速可能被拉低1到1.7个百分点。
泰国的水灾,很多中国人感同身受。日前,中国政府派出防洪专家组协助泰方抗洪,并送去了三批救援物资,包括气垫船、净水器、帐篷等,总价值超过4000万人民币。 (高永泽)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