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瑞银缩减投行业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1 18:49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文|CBN记者 许悦

  昔日美梦今日却成梦魇,

  投行业务变得不再吃香。

  在遭受一连串打击之后,

  瑞银不得不开始甩包袱了。

  将投行部门打造成可以与高盛、大摩相媲美的业务,曾经是瑞士银行的一桩美梦,但是近年投行业务却成了它的梦魇。

  10月19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瑞银近期准备大幅度削减投行业务,以避免再次发生大规模的交易风险—9月中旬魔鬼交易员奎库·阿多博利的违规操作导致瑞银损失了23亿美元。

  巨亏事件之后,前CEO奥斯瓦尔德·吕贝尔选择辞职。今年4月才加入瑞银的塞尔吉奥·埃尔默蒂(Sergio Ermotti)临危受命,出任代CEO,着手收拾瑞银的烂摊子。

  上任之初,他即在一份发给员工的备忘录中说,他需要重新审视瑞银运营模式的效果和效率。

  按照埃尔默蒂的新计划,瑞银将缩减投行部门的可支配资金规模,把更多资源投入到财富管理部门中。

  不过,瑞银之所以最终决定缩减投行规模,并不仅仅是因为这次23亿美元的损失,事实上,类似的传闻早就已经在市场上出现。

  一直以来,瑞银都是采取投行、资产管理和私人银行三种业务同时经营的“综合性银行”的模式。但相比起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瑞银在投行业务方面实在表现平平。

  眼见投行业务利润丰厚,瑞银分别在1995年收购了伦敦投资银行华宝、1997年收购了美国投行狄龙·里德公司,希望能够借此打造出一个可以和华尔街平起平坐的投行业务。

  但与国内投行不同的是,包括瑞银在内的国外投行,其主要业务并非IPO,而是主要从事公司债券和各国国债的承销等固定收益类业务。因此,宏观经济的表现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会对投行业绩产生巨大的影响。

  于是,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时,瑞银也未能幸免,出现了巨额亏损,减计大约400亿美元资产,导致最后不得不向瑞士政府求助。

  对于最终选择缩减投行业务,《纽约时报》称,除了投行业务本身的糟糕表现,瑞士政府的施压也是现在瑞银不得不放弃有关投行宏伟梦想的原因。

  好在它的资产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仍表现强劲。从今年上半年瑞银公布的数据来看,其资产管理业务与私人银行业务占到了瑞银整体利润的69%。而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仅在亚洲和新兴市场,瑞银的私人银行业务就吸引了富有私人客户的新资金达到127亿美元,极大地推高了瑞银一季度的业绩。

  但埃尔默蒂并没有将投行业务彻底放弃。他在备忘录中提到,瑞银的投行业务仍然在许多领域扮演重要角色,而它的存在也符合着许多私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对瑞银的功能期望。

  缩减投行业务也意味着瑞银将再次裁员。10月18日,100名瑞银的投资银行家就聚集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高尔夫球场内,商量前途大计。

  不过影响远不止此,路透社认为,即使逃过此次裁员,银行内部的不确定性也意味着瑞银将难以留住最有价值的银行家。毕竟,连埃尔默蒂本人最后会不会正式成为CEO也是未知之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