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拉萨的幸福密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1 00:02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听拉萨副市长讲——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璐晶|拉萨报道

  34岁的拉萨市民仓决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很幸福。

  仓决的餐馆在拉萨繁华的八廓街后面,有些偏僻,但这丝毫不影响餐馆的生意。餐馆里只卖两个品种——“藏面和甜茶”,生意却好得不行。藏面四元一碗,甜茶三元一壶,来的大多是当地人,偶尔有几个“迷路”的游客。

  从早上5点半开始营业到下午4点半面条全部卖完,仓决这个大约20平米的小餐馆要卖掉800碗藏面,每个月的纯收入将近5万元。忙碌的仓决最希望做的事,就是带着一大家子人去晒太阳、喝酥油茶。

  在人们的印象中,拉萨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个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67元(2010年)的高原城市,似乎幸福感不会太高。

  但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推出的“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中,西藏拉萨居民的幸福感连续五年都稳居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前三位,其中四年位居全国榜首(2006、2008、2009、2010)。

  五年“零”增长的房价

  “住有所居”的口号在拉萨变为了现实。

  拉萨市副市长马新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拉萨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1平方米,在全国房价一片‘涨’声中,创造了房价连续五年‘零’增长的奇迹。”

  对于“零增长”,马新明表示,一是拉萨人口少,目前人口56万,加上流动人口共80万左右,对房屋的需求量不大。另一个方面是这几年政府在保障房、周转房方面的力度很大,机关干部都是通过周转房解决房子问题,不用花钱买。农牧民的安居工程,是政府出钱,他们再自筹一部分资金。目前拉萨市区周围的公寓房每平方米在3000元到4000元之间,连续五年没有太大的变化。

  根据拉萨市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拉萨市近年来大力推进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市共有43291户,共计26.55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房屋,人畜混居的状况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马新明表示,由于住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所以拉萨的贫富差距不大,那种有人住公寓、有人住别墅、有人“蜗居”的现象在拉萨不存在。

  上学费用为零

  56岁的藏民德吉2005年从水泥厂退休,如今她每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接送自己的小孙子上下学。她告诉记者,其实也可以让孩子住校,只不过“自己想孩子,又闲来无事”,所以才每天接送。

  不同于内地一线城市愈演愈烈的“占坑班”(指部分公办学校的培训机构自办或与人合办的培训班,并从中选拔学生升入本校)、“择校费”,在拉萨上学的费用为“零”。

  马新明告诉记者,拉萨的经济发展确实与内地有差距,但这里的老百姓幸福指数高,除了“住有所居”外,孩子上学也是实行了义务教育“三包”——包吃、包住、包学费的政策,并免费配送书本、校服、文具等。

  “十一五”期间,拉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99.76%和99.4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8%。教学中推行藏、汉、英教育,充分尊重民族文化。

  至于看病医疗,据马新明介绍,目前拉萨市已经全面形成了农牧区免费医疗制度、城镇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全覆盖。

  从2009年起,拉萨市为45岁以上城乡居民全部免费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同时,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人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提高到67岁,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大幅下降。

  本身就是援藏干部的马新明表示,从1995年起,北京、江苏六批共100多名援藏医生先后投身拉萨卫生事业,保证了农牧区百姓的身体健康。

  “在拉萨幸福就是欲望少点,知足多点,能在蓝天白云下晒晒太阳就挺幸福。” 马新明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