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办新三大件要花121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1 00:03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从“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房子、车子、票子”只用了30多年
上世纪70年代,聘礼或嫁妆俗称“老三件”,也就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作为当时家庭生活水平的体现,有这“三件”的婚礼才算是体面。
时代变迁,“三大件”的内容不断更新,但以此为消费指标,中国人对“三大件”的“面子追求”却从未改变。然而,现在的“三大件”是越来越消费不起了。
上世纪70年代,“凤凰”、“永久”牌的自行车,“蝴蝶”、“蜜蜂”牌的缝纫机,“梅花”、“北京”牌的手表,是家庭必备的“老三样”。197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40元,而置办齐“老三样”总价约为380元,基本相当于一人一年的收入值,考虑到1978年基本生活开支系数(恩格尔系数)为57.50(即基本生活开支占收入的57.5%),那么,按1978年数据推算,上世纪70年代,每人每年剩余的可支配收入值约为146.17元。理论模式下,一般城镇家庭置齐“三大件”的时间需3年左右。
上世纪80年代,“新飞”、“雪花”牌的冰箱,“牡丹”、“日立”牌的彩电,“水仙”、“威力”牌的洗衣机成为新“三大件”。1982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6.6元,“三大件”价格总值约为1900元,1982年恩格尔系数为58.70,理论上置齐“三大件”需9年左右。
上世纪90年代,“三菱”、“格力”牌的空调,“爱华”、“松下”牌的音响,“JVC”、“索尼”牌的录像机新“三大件”上位。以1990—1999年中期收入水平来衡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基本在3500元左右,恩格尔系数中值为49左右,这个时代的“三大件”最低配置价格为16000元,置齐“三大件”需10年左右。
2000年后,房子、车子,已无可争议地成了“婚姻必备”,另外提得最多的无非是保险、子女教育、旅游等,归根结底,都是“票子”。结婚三大件的转变,直接反映出居民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消费升级流行。通胀水平升级以及经济发展直接促进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但居民购买力则呈现出连年下降趋势。以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000元计算,恩格尔系数为35左右。撇除存款不算,买房买车总计为150万元,满足时间为121年。
(本刊记者朱梓烨据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