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非洲部主任:中国投资者并不有别于他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1 11:00 来源: 财新网
【财新网】(记者 李增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非洲部主任萨耶赫(AntoinetteSayeh)表示,中国与IMF可以一道致力于推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中国作为非洲投资的后来者,遇到的一些问题并非中国投资所特有。
10月31日,萨耶赫在北京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投资者并不有别于非洲以往的投资者,而是具有更多共性:关注投资目的国是否具有商业上友好的投资环境、市场准入障碍是否已经消除、政治稳定与宏观政策连续性等。
对于“中国投资者只看重非洲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负责撒哈拉以南非洲44个国家的萨耶赫极不赞同。他认为,非洲不少国家的确存在经济结构失衡,但这来源于资源禀赋、历史成因、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落后等多方面的原因。
在一些国家,采矿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由投资带来的就业也恰恰集中在这些行业。接下来,这些国家如何巧妙利用外资,使由矿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居民收入增加,能够带动其他领域和行业的发展,这将是决策者的一大挑战。
而劳资矛盾也并非中国投资者与当地工人所特有的问题,且仍属于零星事件,萨耶赫说。
撒哈拉以南非洲过去一直保持着强劲增长,而且今明两年预计GDP增长还会超过5%。然而,如此高增长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是,增长可能不具有充分的包容性,即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不一定自动为贫穷人群所分享。这当中还需要大量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此外,对于中国国企投资非洲,她表示截至目前,非洲国家并没有感受到来自中国国企的威胁。而有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在非洲800家中国企业中,有85%实际上为私有投资者。至少从企业数量上看,中国私有部门的投资在非洲相当活跃。
“总而言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当务之急仍是增长,因为增长才是减贫的最有效途径,”萨拉赫说。
实现增长的一个关键领域是基础设施投资。在该领域,投资资金需求量巨大,许多非洲国家可以获得的优惠贷款不可能覆盖全部的资金需求。这时,来自中国的资金恰是“雪中送炭”,她说。
IMF正与中国政府一道,寻找支持非洲基础设施投资的途径。中国政府已经在帮助中国企业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这将有助于打破非洲增长与发展的瓶颈。
而从IMF的角度,除了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援与政策建议三大传统职能外,一大关注点即是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债务的可持续性。
“我们工作的核心已经不再是如何给非洲减债,而是根据不同国家的特点,提供宏观货币、财政、金融政策的建议,使他们能够通过增长减轻负担、提高收入。”
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近年来吸引大量外国直接投资,以及在本次危机中相对表现较好,受到的直接冲击较小,萨拉赫认为,直接原因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许多国家良好的财政状况为危机提供了“缓冲带”。
而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的,还要归结于撒哈拉以南非洲近年来逐渐在民主化进程中走向成熟。过去20多年间,该地区许多国家走向民主、开放,仅今年就有17场民主选举,明年也会有相似的数量。迄今为止,大部分选举和平有序。比如,赞比亚大选中反对党已经获胜,现在处于较平稳的过渡时期。
民主制度使选民对“政府责任”(governmentaccountability)提出要求,使决策过程必须实现透明度、连续性与可靠性,宏观经济政策由此得到改善,萨耶赫认为。
当然,这不代表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商业与投资环境领域已无需改进,实际上还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另一方面,投资者考察衡量风险,并根据“成本-收益”分析做出决策,本也是他们“份内”的工作。
“但总体来说,非洲的前景一片光明,投资环境会越来越好。”萨耶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