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亚洲时报:中国农业经验被非洲误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10:2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亚洲时报在线10月31日文章:中国农业历史在非洲被误用

  随着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面临粮食价格高企以及饥荒问题,许多专家认为,通过杂交种子和化学肥料的办法可以提高粮食产量。这被誉为是非洲“新绿色革命”,而中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业历史也愈发成为这一观点的佐证。但中国农业的成功故事不仅被曲解,而且正被误用在非洲。

  建国初期发生大饥荒后,生产足够的粮食成为中国首要目标。中国在1960年至2000年间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饥荒的幽灵也被赶到集体社会思想之外。

  许多中国和西方专家认为,粮食大幅增产缘于两个因素。第一,中国采用了“绿色革命”的办法。从西方借来杂交种子,并不断发展本土杂交技术。此外,中国还大幅度增加氮肥使用量,进口生产技术。第二,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一系列市场改革,下放了农业生产权力,并打破农业生产集体制。

  专家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应该遵循中国范例。这不仅将提高粮食产量,还将为非洲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但实际上,虽然中国的农业产出在1960年至2000年间大幅度提高,却付出沉重的环境和社会代价。中国现在面临农业产量停滞不前以及农业产出下降的问题,这主要是缘于过度使用肥料引发土壤退化。

  对于该地区面临粮食安全问题的农户而言,这一战略至少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这一农业生产方式是能源密集型,多数肥料和杀虫剂的生产均依赖于石油。引导贫苦农民采用能源密集型耕作方式是短视的行为,全球能源价格很可能还将继续上升。第二,“新绿色革命”方式需要农民购买种子和农业投入,这意味着该途径不适用于最为穷困的农户。现在,中国成为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需要效仿的亚洲农业小虎。但非洲领导人在接受这些建议前应仔细研究和对比世界历史。(伊文译)

  (责任编辑:刘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