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国:中国文化产品遍地开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11:1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美国:中国文化产品遍地开花

  10月20日,第二届中国电影文化周在洛杉矶拉开帷幕。图为美国观众在欣赏展品。(摄影王军)

  美国南加州大学美中学院副院长杜克雷是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曾在中国留学和工作了3年,并多次来华从事讲学和研究。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人是从吃中餐、学中国功夫和观看有关中国的电影开始了解中国的。

  随着中国移民不断增加,中餐馆在美国遍地开花,无论是美国大城市,还是边远小镇,都能找到地道的中餐馆。通过中餐,美国人开始对中国产生兴趣,而使美国民众更加深入地接触中国文化的是电影和图书。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餐馆、电影和图书在美国日渐形成规模。

  功夫电影征服观众

  多年来专注于研究中国电影的美国南加州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骆思典在接受采访时说,上世纪70年代,以香港电影为代表的中国功夫片打入美国市场,凭借强烈的中国文化印记征服了大批美国观众。进入21世纪以来,在美国产生较大影响的是2000年由李安导演的武侠片《卧虎藏龙》和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武侠片《英雄》,后者连续两周蝉联票房冠军,被美国媒体评价为“中国最成功的一次文化出口”。

  这几年,一些以中国元素为素材的影片也受到美国观众的热捧,如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和功夫片《功夫梦》等。这些影片或者以中国为主题,或者起用中国大牌明星,或者在制作上采用合拍的形式。为了提高中国电影进军好莱坞的成功率,最近,张艺谋在拍摄新片《金陵十三钗》时,聘请了好莱坞一线影星、在今年2月举办的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摘取最佳男配角奖的克里斯蒂安 贝尔。

  总体来看,武侠片仍是海外市场上表现最出彩的中国电影。迄今为止除《卧虎藏龙》等少数大片能够在美国各大院线上映外,大部分中国电影还是只能在少数艺术剧场里放映。

  诞生已经六年之久的洛杉矶“中美电影节”,目前是展映中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生产的优秀华语电影的主要场所。自2005年起,每年都在洛杉矶和旧金山等美国西海岸主要城市放映数十部甚至上百部国产影片,历时一个月,对包括华裔在内的美国观众了解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情况提供了极大帮助。来自中国的著名电影导演、演员和编剧还在活动现场与好莱坞电影人以及大学师生进行互动,增进双方了解,并就如何开展合作献计献策。

  此外,其他形式的中国电影交流活动也在美国展开。如每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举办的国际儿童电影节中国电影周和目前正在加州大学长滩分校举办的中国电影文化周,等等。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在美国主流社会产生反响,已经摆在中国电影人面前。

  骆思典表示,中国电影目前已经拥有一些在国际上颇具知名度的导演和演员,如张艺谋、李安、陈凯歌、成龙、李连杰等,中国电影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用属于中国的品牌带动电影对外贸易的规模化发展。

  创办南加州知名的“中美电影节”的华人沈群以运作该电影节的经历表明,文化应该是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要走向国际社会,首先要了解国外社会的文化需求。为此,中国电影需要开拓更加宽广的领域,寻找更加多元的表达方式。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缺乏国际知名影星和与西方不同的叙事风格,是导致中国电影无法吸引美国主流人士的首要因素。一些人担心,中国可能不会成为一个电影强国,却可能成为另一个印度宝莱坞式的电影生产大国,缺乏在国际电影市场竞争的能力。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前主席西德 甘尼斯近日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中国电影人充满活力,很有希望。甘尼斯曾经观看过旅美导演姚树华执导的华语电影《白银帝国》,留下深刻印象。他说,中国电影人正在拍摄越来越多的商业电影,他为此感到高兴,但也指出,好莱坞既有好的经验,也有坏的东西,中国电影人应区分良莠,才能获得真正的好莱坞经验。

  (责任编辑:刘蕾)

  

  图书进入主流市场

  和电影一样,图书市场同样需要把握国外的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过去很少认真阅读其他国家图书的美国读者开始迫切希望了解中国。2004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与美国《读者文摘》出版公司合作出版“文化中国”系列丛书,包括画册《美丽的湘西》、《神奇的新疆》、《中国珍宝》等,在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邦诺和一些独立书店出售,同时进入亚马逊网上书店进行销售。这是关于中国文化的英文版图书首次较具规模地进入美国主流图书市场。

  今年9月底,全球最大网络图书零售商美国亚马逊公司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亚马逊“中国书店”合作项目启动仪式,开设中文图书销售频道,这标志着中国图书在“走出去”战略上迈出重要一步。亚马逊“中国书店”的运营,为热爱中国文化和中国出版物的海外读者提供了便捷、直接的体验及服务,也为中国出版物的全球传播探索出一种新模式,开辟了一条新渠道。

  据了解,在亚马逊图书频道目前开设的7大特色书店中,只有“中国书店”(China Books)是以国家命名的主题书店,而且是亚马逊网站上有史以来唯一的国家主题书店。眼下已有千余种中国图书上线至美国亚马逊网站,供国外主要是北美读者选购。中国图书上线亚马逊“中国书店”的规模半年后将达到5万种,一年后达到10万种,并将不断扩大中国图书在线展示和销售的规模。

  中国轻工年鉴社副社长王晓静2010年4月在洛杉矶介绍说,其在费城召开的2010年度美国亚洲图书馆年会上发现,美国中文图书的需求空间还很大。这主要体现为,在美华人不断增多,中美出版合作的余地很大。同时,年鉴之类的书,对于美国的研究机构、大学图书馆还是有相当的市场。

  不过,中国书籍要想打入美国市场并不容易。大型连锁书店里尽管摆放着与中国有关的书籍,但大多集中在汉语学习、旅游指南和中国菜等方面。美国读者尽管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但对基于古老的中国社会和哲学体系的读物则难以理解和接受。中国书籍很少涉猎美国人所关注的金融危机、反恐和全球气候变暖等重大问题,加上意识形态的差异和优秀译著稀缺,没有哪个书店会大量引进关于中国的书。因此,有识之士认为,中国书籍要想在美国打开市场,还需要下大气力。

  汉语学习蔚然成风

  除了电影和图书,目前开设汉语课的美国学校越来越多,其中仅中小学就达到了4000多所。中国国家汉办还在美国开设了许多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截至2010年7月,在全世界317所孔子学院中,美国占近1/4,地点遍及44个州。美国南加州圣迭戈巴纳德中文特色小学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该校4年前濒临倒闭,但在国家汉办和当地孔子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新任校长朴东斌以开设中文教育为突破口,使学校起死回生。

  由于中国的影响日渐扩大,加上学习中文蔚然成风,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在2007年首次把中文列为大学入学考试科目。当年共有3000多名美国高中学生参加了中文考试。

  美国著名投资家、《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和《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两部专著的作者罗伯特 劳伦斯 库恩博士高度评价中国文化产业这些年来取得的成就。他说,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日渐重要,不仅由于文化产业能够拉动内需,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在世界传媒和娱乐市场上增强中国的话语权,促使悠久的中华文明发挥重要作用。(本报驻洛杉矶记者王军)

  (责任编辑:刘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