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债资信总裁:中国评级机构应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15:3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评级机构应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访中债资信总裁蔡国喜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记者高立、王宇)日前,国内首家采用投资人付费模式的新型信用评级公司中债资信发布评级业务体系,投资人付费模式下的评级报告也将于近期面世。中国建立符合国情信用评级体系的探索正逐渐推向深入。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深化,信用评级对资本市场和金融安全的影响日益凸显,成为重建健康金融新秩序的基础一环。在此背景下,中国应如何规范评级业发展?本土评级机构如何走向国际赢得国际金融话语权?1日,中债资信总裁蔡国喜接受了新华社的专访。

  评级的“功”与“过”

  记者:近年来,信用评级越来越受关注,其重要性已被提升至事关国家金融安全的战略高度。而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穆迪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表现广受诟病,各国纷纷呼吁加强评级监管、减少对评级的依赖。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如何理解信用评级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的角色?

  蔡国喜:从本源上来讲,信用评级是为了解决投资人和发行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评级机构作为第三方中介机构,通过专业化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来揭示发行人的违约风险,为投资人做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这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但对评级的认识需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评级不是万能的。一方面,评级是基于历史信息对受评对象未来偿债能力和违约风险水平的预测,带有预测性和主观性。另一方面,评级的准确度以获取充分可靠信息为前提,而信息的获取情况往往取决于受评对象的配合程度。受评对象一旦信用状况恶化,必然不愿主动提供相关信息。所以,应该认识到,评级只是一种参考意见。投资者需要根据本身的投资偏好进行综合判断,做出投资决策。此外,在呼吁减少对外部评级依赖的同时,也要防止矫枉过正,不能完全否定外部评级的作用。

  探索符合国情的评级体系

  记者:您如何评价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现状?我国评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哪些进步?目前仍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蔡国喜: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2005年短期融资券推出以后,评级业的进步是比较明显的。从业人员、评级体系构建、技术实力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市场规模明显扩大,在揭示资本市场信用风险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与有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的国际评级行业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公信力不足、评级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评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此外违约数据缺失、评级基础信息的可靠性保障程度低、诚信意识不强等市场环境因素也是制约评级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们看到上述这些问题有的是评级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评级机构自我反省并加以解决;有的问题是由客观环境形成,与市场发展阶段本身有密切关系。

  (责任编辑:刘蕾)

  

  记者:投资人付费模式存在收费操作性差、发行人配合意愿低等弊端,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早期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但最终转向了发行人付费。请问中债资信为什么还要选择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是否又会导致与投资人的利益关联?

  蔡国喜: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评级业改革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解决评级的利益冲突的问题。各国探讨了很多改革方案,其中投资人付费模式备受关注。投资人付费最大的好处是能切断评级机构与发行人的利益关联,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这也是中债资信探索实施投资人付费模式的原因。

  至于可能存在的利益关联,我认为这与发行人付费模式下评级机构与发行人间的利益关联存在本质区别。发行人付费模式下的利益关联本质上是委托代理机制的扭曲,但投资人付费模式下评级机构与投资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却是顺畅的。当然,我们也已经通过特定的机制安排来确保独立性。

  我们试图找到一条有效实施投资人付费模式的新路。在不对市场现有业务造成冲击的同时,通过主动开展再评级、双评级,使评级结果与其他机构相互检验。如此,评级机构将更加注重声誉的积累和技术实力的提升,市场发展也将进一步规范。

  核心问题是要加快发展

  记者:国际信用评级监管改革还有哪些主要方向?有何值得中国借鉴之处?

  蔡国喜:目前国际评级监管改革主要的方向大约有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加强利益冲突管理、减少对外部评级机构的依赖、关注主权评级等四个方面。

  对于我国来讲,这些都是适用的原则思路,但在具体实践中,还是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探索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

  记者:中国本土评级机构怎样才能提高市场公信力,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赢得话语权?目前主要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蔡国喜:本轮金融危机中,一方面,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倍受质疑,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的地位不断上升,成熟市场国家本身的状况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国际评级行业既有的评级理念、技术、方法体系均亟待完善和补充,这对我国评级机构的发展来说,是有利的环境和时机。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在人才、数据、技术、声誉积累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与有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的国际评级机构相比,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发展严重不足。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间窗口,加快发展。

  评级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国本土的评级机构要树立公信力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积累,需要沉下心来、稳扎稳打,研究评级方法和评级技术,以自身实力去赢得市场的认可。

  (责任编辑:刘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