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黄浦打造上海新金融高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 本报记者 黄烨 特约作者 韩向柏

  黄浦打造上海新金融高地

  在朝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上海黄浦区正“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11月1日,作为外滩首个集精品零售、文化艺术和餐饮于一体的商业文化项目,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正式开幕。这不仅引起了艺术界人士的关注,黄浦区区委书记徐逸波、黄浦区区长周伟和副区长吴成也“捧场”艺术中心的成立。

  在分析人士看来,这同样是“大黄浦”为外滩打造“新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将为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提供相关“配套”。根据最新的说法,黄浦区欲将外滩地区打造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作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使外滩成为以新业态、新领域、新业务、新力量为特点的新金融集聚地的要求,外滩金融集聚带在功能上正在逐步向新金融的高地这一战略目标有序推进”。

  金融底蕴良好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城一带”(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建设一直牵动人心。实际上,早在2007年年底的上海市委全会上,上海市委就明确提出了建设“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工作:黄浦区政府将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外滩金融贸易为重点,进一步集聚证券、基金、保险、期货、黄金交易延伸服务等金融机构,形成与陆家嘴错位互补、协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

  2009年3月25日,这一设想在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得到了更高一层的确认。

  在分析人士看来,外滩具有足够的底蕴承载金融集聚带的建设。据资料记载,上世纪30、40年代,外滩就被誉为“远东华尔街”,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位居全球第三。为早在1847年,第一家外资银行、英国资本银行——丽如银行在外滩设立代理处;1897年,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外滩开设。

  但现在黄浦区更将目光标准了未来。根据黄浦区区长周伟的介绍,“黄浦区目前有118个法人资格金融机构,300个各类营业场所;外滩80个机构,银行、保险、要素市场、信托、证券以及新金融机构私募基金、风投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金融机构的规模仅次于浦东。”

  新华社数据则显示,最近3年,黄浦区每年都引进新金融机构30家,“十二五”期间计划每年还将至少引进50家新金融机构。

  据官方说法,目前黄浦区初步形成了外滩资产管理、资本运营、金融专业服务三个中心,以金融为主,中介、航运等产业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格局。

  软硬环境并进

  在黄浦区领导层看来,建设外滩金融集聚带有利于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黄浦区副区长吴成表示,2010年,黄浦区金融业增加值257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33%。

  他对记者介绍,“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将黄浦区重点产业定为六大产业,其中金融服务业是核心产业之一。同时,南外滩空间开发、机构集聚将带动金融、专业服务、高端商业的发展,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强大的驱动力。

  分析人士还指出,建设外滩金融集聚带有利于提升区域的国际影响力。据介绍,2010年上海世博会本就进一步扩大了外滩的影响,“通过两年来的全力推进,包括在外滩举办的大量高端金融论坛,积极参与主办的中国融资租赁峰会、两岸三地金融论坛、上海国际股权投资论坛、上海市金洽会、上海科技金融论坛等一系列高层次、大规模的金融活动,都进一步提升了黄浦区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扩大了外滩的影响力”。

  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外滩还在逐渐打造软、硬环境的建设。据媒体上个月报道,黄浦区近年来不仅在金融人才引进方面在下功夫,还准备沿着南京东路(自河南路以东)至外滩区域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五大项目:已启用的斯沃琪艺术中心;以苹果旗舰店为代表的名人大厦主打“体验经济”;原老介福商厦将引进首次进入中国的美国年轻时尚品牌“FOREVER 21”;仍在招商中的163地块、179地块将目标锁定为世界排名前10的高端百货品牌。

  倾力新金融

  目前,与外滩有关的最新说法是“新金融”。今年8月,周伟还公开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将黄浦区打造成为金融最安全的地区,新黄浦要成为上海新金融的高地。”这其中,还包括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司法环境。

  周伟对新金融的解释是“四个新”:新业态、新业务、新领域和新力量。也就是在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业外,发展起来的私募股权投资(PE)、风险投资(VC)等金融新业态。

  实际上,今年9月,国内最大的PE机构之一——联想旗下的弘毅投资将其跨境投资基金管理总部落户上海,并宣布获得上海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GFLP)试点资格,获批结汇额度为5亿美元。

  黄浦区还以新业务举例称,证券公司可以从原来的自营业务和经纪业务拓展到直接投资、资产管理等范围。目前,全国首批4家证券直管公司中的两家——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和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及海通证券直投公司落户黄浦区。

  “‘新’还表现在,金融业可以与其他领域嫁接。”周伟表示,比如可以衍生出航运金融、能源金融、科技金融等,如中国银行航运金融中心、中矿新能源股权投资为代表的一批新金融机构日前就已正式落户外滩金融集聚带。另外,黄浦区将积极鼓励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各类非银行类新金融业态集聚外滩。

  分析人士认为,新金融业态与传统金融能形成有效的互补关系,“不仅可以增强金融市场活力,拓展完善金融产业链,而且可以支持传统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及竞争力,进一步提高金融业整体附加值,支持并服务于经济转型”。

  “总之,黄浦区紧紧围绕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大局,瞄准契机,按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金融专业服务中心三大功能,努力将外滩打造成新金融机构集聚高地。”相关人士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