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日本派兵南苏丹谋求扩大海外动武权(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13: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日本近年来打擦边球,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图为在伊拉克执行任务的日本自卫队员。
日本派兵非洲冲击“禁区”
本报记者/刘言
虽然大地震的伤疤还未愈合,日本对介入国际事务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冷却。除了搅和与自身无关的南海问题外,日本的身影近来还活跃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上。最近,一支由300名日本陆上自卫队员组成的维和部队,即将开赴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南苏丹共和国,参加联合国在当地的维和行动。有分析指出,此次支援南苏丹是日本近年来打造“维和尖兵”的最新努力,而日本之所以愈加看重海外维和行动,背后的考量耐人寻味。
300工兵奔赴南苏丹
据《读卖新闻》报道,11月1日,日本政府确定了派遣陆上自卫队工兵部队赴南苏丹维和的行动方针。根据计划,此次派遣规模大约300人,预计将于年内启程,部队的主要工作是前往南苏丹首都朱巴,承担当地道路及机场的路桥修建工程。这也是民主党政权上台后第二次向海外派遣自卫队,上一次是2010年自卫队赴海地支援大地震后的复兴建设。
在宣布此次维和任务的同时,日本官房长官藤村修透露,政府即将针对派遣自卫队前往海外参加联合国的维和活动,制定相关的实施计划及法令,并将于年内提交内阁审议。明年日本还将增派更多的自卫队员前往南苏丹,预计明年1月将有200人出发,春季将派出300人的队伍。目前,日本政府暂定陆上自卫队在南苏丹的行动期限为5年。
事实上,在苏丹分裂为两个国家之前,日本就与苏丹建立了紧密的关系。根据日本外务省网站的一项数据,2005年至2008年,日本向苏丹提供了2.7亿美元的资金援助。此后,日本的援助规模保持在同一水平,尽管此时日本正在经历经济衰退。有日本媒体认为,参与南苏丹的维和行动,不仅是日本为巩固对非友谊所作出的努力,而且也是为了“对抗中国在非洲开展资源外交”。中国曾向苏丹派遣维和部队,如今还在强化同南苏丹的关系,并在非洲各地投入巨额资金获取石油和矿产资源。日本对非洲的影响力正在与中国“拉开差距”。
海外动武限制要放宽
“参与海外维和行动,是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捷径。”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伯江对《世界新闻报》分析说。杨伯江指出,当前,大地震和核事故对日本的危机效应仍未消退,自顾不暇的日本只能缩减政府开发援助(ODA)的规模,使得日本“经济外交”的效果大打折扣。“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冀图借参与维和行动,证明自己对国际事务的介入能力,从而扩大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
也有分析认为,日本抓住一切机会锻炼维和队伍,动机不只是提升国际地位那么简单。
赴南苏丹维和的消息披露后,日本媒体开始议论是否有必要修订日本法律中针对自卫队外派及在外执行维和任务时的相关限制,从而方便日本更多地承担起国际维和任务。《产经新闻》的一篇评论就指出,像南苏丹这样的非洲国家,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很难保障自卫队员的人身安全。按照现行的武器使用原则,只有当别国军队对派驻海外的日本自卫队实施武装攻击时,自卫队员才可以使用武器还击,除此之外的任何场合,自卫队员都不允许使用武器。这些法律条文无疑束缚了日本自卫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手脚,有必要进行修订。
事实上,日本政府一直在有步骤地为海外维和行动“解扣”。10月底,日本民主党政府召开了内阁、外务省及防卫省三方的联席会议,基本确定将在2011年年底之前完成对现行的维和行动法的修订,其中就包括放宽武器的使用标准,从“被动防卫”转向“主动防卫”。而在早几年,日本政府还对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的其他内容进行过更改。譬如,原法案规定,日本自卫队可以参加联合国主导的国际维和行动,但只能参加非战斗行动,例如建桥、维持选举秩序等。修改后的法案则允许日本自卫队在维和行动中参加战斗、监督缴械以及排雷等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对《世界新闻报》分析说,最近几年,日本对国际维和行动的参与呈现出以下两个特征:“由少到多”和“由弱到强”。前者指的是参与的行动数量,后者指的是携带的武器装备,“从手枪到轻机枪,再到重机枪,现在又在讨论是不是要主动开枪,一个很明显的脉络是,日本自卫队正在逐步摆脱和平宪法的限制,谋求扩大海外动武权。”
派兵门槛不断降低
高洪认为,日本积极参与类似南苏丹维和这样的国际联合行动,一是为了锻炼维和队伍,为加大对维和事务的投入奠定基础;二是在国内制造一种舆论氛围,使海外派兵逐渐常态化。“海外派兵在日本国内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修改和平宪法不容易,但至少政府可以通过实际的举动,让公众慢慢接受自卫队在海外纵横驰骋的事实,用这种麻痹民意的方式来突破法律的限制。”高洪说。
战后,受到“和平宪法”和相关法律的限制,日本自卫队长期只能在日本本土活动。但是,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日本开始逐步试探向海外派遣自卫队的可能性,并终于分阶段实现了其自卫队海外活动的目标。
日本政府先后在1992年、1994年和1999年通过了《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自卫队修正条例》以及《美日中期防卫指针相关法案》,先是允许日本参与海外维和,接着又允许日本在“危机”时出动自卫队飞机和舰船,接送面临威胁的海外日本人,到后来又同意日本派兵为美军提供海上搜救、后勤支援等后方支持。不仅如此,日本还在谋求海外驻军。今年7月,日本战后首个海外军事基地在东非国家吉布提落成。有分析指出,以打击海盗为名设立的这个基地,实际是日本向外向型军事战略转型,谋求军事大国地位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打造维和尖兵
转移军事焦点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日本以执行辅助任务来维护海湾地区石油航线畅通的名义,派遣了由6艘扫雷艇和510名官兵组成的扫雷舰队,前往海湾。这是战后日本首次向海外派遣自卫队。1992年,日本通过了《协助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法》,自此,赴海外维和成为日本海外派兵的重要形式。日本先后向柬埔寨、莫桑比克、东帝汶、尼泊尔等国派遣过自卫队参加维和行动。
民主党政府上台后,对于参加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更加重视。今年8月份,《读卖新闻》曾披露称,为了培养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人才,日本防卫省将在东京兴建“国际和平合作中心”,计划在5年后投入使用。该中心将培养负责自卫队国际维和行动的队员,同时还将针对其他省厅、民间组织和外国人开展培训工作。10月份,时任日本外相冈田克也曾表示,这一届日本政府将转移“军事焦点”,由美国主导的军事行动转向联合国主持的维和行动。
(责任编辑: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