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首只Q DII谢幕公私募清盘潮来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01:04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正式关闭,宣告了中国首只Q D II产品的谢幕。在新产品数量爆发性增长的今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退出制度的缺失,却正在成为阻碍行业充分竞争、健康发展的一道桎梏。

  华安国际配置出海五年终谢幕

  11月1日,华安基金发布公告称,根据《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基金合同》的约定,华安基金决定于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第一个投资保本周期到期日终止本基金的基金合同。

  公告称,根据华安基金与雷曼兄弟国际(欧洲)公司签署的和解协议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具的[2008]沪高民四(商)初字第6号《民事调解书》,华安国际配置已于2011年10月27日收到雷曼兄弟国际(欧洲)公司支付的和解款项及利息合计4724万美元。

  华安基金表示,该公司将自2011年11月2日起按照《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基金合同》的约定进行清算和财产分配,并按照2008年9月18日发布的《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所持有的结构性保本票据保本责任的公告》和2011年9月20日发布的《关于雷曼兄弟国际(欧洲)公司诉讼案进展情况和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到期终止的公告》履行到期保本承诺。

  根据好买基金的粗略估算,华安国际配置第一个投资周期届满,以美元计价的结构性保本票据清算所得、和解所得以及该等资产的投资收益合计最终超过了基金原投资的相应结构性保本票据本金,该基金每单位份额最终净值大概为1.001美元。

  “作为第一只Q D 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试点历程为中国基金投资走向海外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对于Q D II制度的完善有着积极意义,例如,为如何设计公司自主投研与外方投资顾问的关系,如何应对‘黑天鹅’事件提供了经验。”好买基金表示。

  即便如此,对于投资华安国际配置的基民来说,长达三年的封闭期以及高达近20%的汇兑损失依然显得难以承受。2006年11月2日1美元可兑换人民币7.875元,目前则为1美元可兑换人民币6.3560元,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从认购开始持有,一直到现在,汇兑损失将高达19.29%。同时,相对于国内市场,自2006年11月2日至今,沪指累计上涨了34.94%,深指则累计上行了127.90%。

  “产品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好买基金表示,虽然此次事件是雷曼破产这一“黑天鹅”事件引发,但在产品投资上过度依赖于外方投资顾问,所投资的产品也过多依赖于单一机构设计的产品,在小概率事件发生后,影响就显得更为严重。

  公私募清盘潮来袭

  作为国内首只Q D 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此次的清盘算得上公募基金历史上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清盘”,然而却绝对不会是最后一只。

  证监会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后,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两百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连续二十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 说 明 原 因 和 报 送 解 决 方 案 ” 。 业 界 普 遍 认为,“两百人”和“五千万元”即为开放式基金的清盘红线。

  而W ind统计数据显示,根据三季报披露的数据,截至2011年9月30日,已有多只基金产品的资产净值规模在5000万元的边缘徘徊。其中,长信标普100等权重的资产净值为0.46亿元,宝盈中证100的资产净值则为0.51亿元,申万菱信盛利配置的资产净值则为0.51亿元,天冶趋势精选的资产净值为0.53亿元,天弘永定成长的资产规模为0.53亿元。除此之外,国联安红利、长盛环球景气行业等基金产品的资产净值规模也在5000万元左右徘徊。实际上,据W ind初步统计,在剔除了分级基金后,其资产净值规模在0.6亿元以下的仍有12只产品。

  在上述接近清盘红线的基金产品中,甚至有一些基金产品多年来始终在5000万元的红线附近徘徊。以宝盈中证100为例,2011年前三季度,其资产净值规模分别为0.54亿元、0.57亿元和0.51亿元。

  “在这么多濒临清盘红线的公募产品中,肯定有满足‘连续二十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的,但是基金的资产净值规模情况并不是每天都披露,即使满足了条件,投资者也无从得知。”一位基金业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即使资产净值规模触及了5000万元的红线,基金产品仍然可以通过自购或者拉资金的方式来避免满足上述条件。

  该人士告诉记者,从目前新基金发行规模日益萎缩的情况来看,随着公募产品数量的迅速扩张和公募基金行业整体规模的停滞不前,这些濒临清盘红线的产品数量将会越来越多。

  公募基金的濒临清盘在整个基金行业中并非特例,在私募基金中,清盘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来自融智评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今年以来已清盘的产品共133个,面临清盘危机的产品共217个,阳光私募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的压力。

  从已清盘产品数量看,共133只,非结构化产品35个,占整体清盘产品数量的26.3%。从已清盘产品的投顾看,基本上属于二线、三线私募。从存在清盘危机的产品来看,净值都在0 .8元以下,共88只。其中,0.7元以下(含0.7元)的22只,0.6元以下的6只,0.5元以下的3只。

  “客户不愿意承受亏损,而且私募在募集阶段也高估了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净值亏损10%,客户尚可承受,如果净值亏损达到20%左右,客户就会产生赎回的冲动。”融智评级研究中心表示,部分私募在产品募集阶段,为了快速完成资金的募集,并没有时间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充分阐述清楚其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一旦出现亏损的时候,客户就会开始质疑私募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法问题,甚至认为自己买错了,于是为了规避更大的风险,就及时赎回。

  有进无出 行业退出机制阻塞

  公募基金产品数量迅速扩容,整体规模停滞不前,濒临清盘红线的基金产品数量越来越多的背后,是中国公募基金业有进无出、退出机制阻塞的现实。

  W ind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前10个月,新基金发行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78只,远超出去年全年的发行数量。然而,一方面,行业的整体规模停滞不前,截至目前,基金行业的资产净值总规模约为2.1万亿元,不仅长期徘徊在2万亿元左右,同年初的2.5万亿元相比,在发行了如此数量的新产品之后,行业整体规模反而缩水了4000亿元左右。另一方面,单只产品的发行规模也越来越小,2011年9月份,新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仅为5.04亿份,创出了历史新低。

  “在没有尾随佣金之前,一只基金想要实现盈亏平衡,至少规模要达到2亿元左右,目前对于一些老基金来说,其尾随佣金平均约在20%左右,要实现盈亏平衡,其规模至少要在2.5亿元以上。而对于一些新产品来说,尾随佣金比例在50%以上已经是司空见惯,甚至最高的可达到85%,对于这些产品,基金公司要想实现盈利,其资产规模至少要在4亿元以上。”一位基金评价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这意味着,目前这些在清盘边缘苦苦挣扎的基金产品,基本上不能实现盈利,那为什么从未有过主动清盘的呢?该人士告诉记者,在审批制的前提下,基金产品的表现即使再差,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仍然具有垄断机制下的“壳”价值,“对于这些基金来说,由于规模较小,在更换基金经理后,比较容易通过选股和资产配置来实现超额收益,进而带动其他基金的发行。”他说。

  实际上,在国外市场,在注册制的情况下,渠道对于基金产品的限制十分严格。以花旗银行为例,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花旗银行规定,在同一方向(风格)的基金产品不能超过3只,在渠道精品化的情况下,基金管理人对于新基金的发行非常之谨慎,一些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往往会通过吸收合并的方式来避免其产品出现同质化的倾向。

  而放眼国内公募基金行业,除了华安国际配置之外,中国开放式基金当中尚未有过退市的情况。从法律层面来看,无论是现有法律还是基金合同,都没有对基金的退出机制做出明确的安排。一位基金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相对于投资者的利益而言,监管部门明显偏向于基金公司。“证监会2008年左右曾研究过这个(基金退市)问题,后来不了了之了。”他说。

  “新产品数量爆发式增长,却没有相应的退出机制,这无疑是很不正常的。”该人士表示,公募基金退出制度安排的缺失,造成了基金同质化越发严重,大量微型基金应运而生,严重阻碍了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