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基金惨遭银行限售 大行明年单月代销仅2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02:5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颖桦

  银行限制基金发行,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今年的基金业似乎没有什么好消息,在前期“股债双杀”的基本面困局下,三季度基金整体出现大幅亏损;与此同时,尽管三季度基金发行依旧处于高位,但在新基金发行渠道不畅的背景下,基金规模整体出现下滑。

  而从银行渠道传来的消息,或使这种情况更加雪上加霜。

  据悉,作为基金代销的传统主渠道大型商业银行,或将在明年实行压缩主代销基金数量,甚至可能将每月主代销基金控制在2只左右。

  对于基金业而言,寻找新的出路已不可回避。

  大行限售?

  银行已经主动压缩了近56%的主销售基金数量。

  传统的基金销售主渠道——四大国有银行,面对基金销售的困局,正在寻找新的销售方式。

  “建行计划在明年压缩主销售基金的数量,即变为每个月主销售基金数量在两只左右。”一位沪上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

  无独有偶,农行可能采取同样的措施。据记者从基金公司方面获得的消息,农行或将从明年开始,全年主销售24只基金,即每个月平均分售两只基金。

  而这种基金销售节奏放缓的信号,同样出现在中行身上。

  按照银行预期的代销速度,较目前平均水平出现大幅度的降低。

  而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建设银行(601939.SH)、工商银行(601398.SH)、农业银行(601288.SH)和中国银行(601988.SH)本年度新托管基金的只数分别为39只、37只、26只和34只,平均每月托管新基金的数量为4只、3.7只、2.6只和3.4只。

  如果明年按每月平均主销售两只基金来计算,银行已经主动压缩了近56%的主销售基金数量。

  “未来选择银行渠道时,必须注意与该银行系基金错开时间发行,免得在名额并不宽松的情况下被挤压出来。”一位中小型基金公司人士无奈表示。

  事实上,虽然各大行的压缩计划明年起开始实施,但目前银行渠道早已悄然收紧。

  一位北京基金公司的人士对记者指出,其公司终于在近期完成了基金托管行与主渠道的签订工作。“但这个签订并不容易,是在某大行的托管与主销售渠道控制已经收紧的情况下,我们选择在其托管部门主负责人出差在外的时候,全力争取其托管部副总同意,方才签署成功的。”

  基金发行寒冬

  9月新基金平均发行份额降至5亿份左右。

  而在银行渠道出现变局之时,基金业自身堆积的发行压力已经越发沉重。

  三季度以来,已经出现多只基金延长募集期。但是,没有银行股东背景的基金,首募能超过10亿份的凤毛麟角,甚至有产品踩着2亿份的红线成立。wind数据显示,9月新基金平均发行份额降至5亿份左右,亦到达历史冰点。

  大行或在明年压缩主销售基金的消息,可能导致一部分尚未发行的获批基金,面临着年底抢期发行的压力。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上周,已经获批等待发行的基金多达50只。而按照相关规定,一旦新基金在获批后6个月内未完成募集,就意味着基金自动放弃资格。

  “我们公司面临这种压力,可能将选择与监管层沟通,申请延长审批有效期。”一位上海基金公司的人士对记者指出。

  寻找新出路

  业绩才是最终的“杀手锏”。

  目前,银行仍然占据基金发行的大半壁江山。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11月2日,建行、工行、农行和中行代销基金的只数分别为738只、709只、640只和628只。如果按托管费用来计算,2011年上半年工商银行获得7.84亿元位居榜首,建行、中行、农行和交行紧随其后,并将其他商业银行远远抛在后面。

  不过,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今年10月份,独立基金第三方销售机构申请正式启动,意味着拥挤的银行渠道以外的一片“新天”。

  但是,在众多基金业人员眼中,银行的渠道优势不可取代。尤其是其针对普通投资者的渠道优势,是第三方销售机构一时间难以超越的。

  “基金公司销售依赖银行渠道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我们95%以上的客户都是来源于银行渠道,老百姓对银行也有天然的信任感。所以,基金公司现在找不到一个短期内能够替代银行的销售渠道。”一位北京中大型基金公司的高管此前对记者指出。

  而第三方销售机构的破题点或在于培养高端客户资源。上述上海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指出,第三方销售机构能通过其相关的配套服务,赢得一部分高端客户。“但这终究不是基金的主力客户群。”

  此外,具备股东优势的基金,也有望在发行中另辟天地。比如,保险系基金或将在未来迎来保险机构销售基金开闸的机会,而券商系基金则有望背靠券商的网点与经纪客户优势另寻出路。

  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投资产品开始赚钱,财富效应产生了,资金就又回来了。”上述基金高管指出,业绩才是最终的“杀手锏”。

  一个鲜明的正面例子是基金业老大华夏基金公司。

  “华夏的销售人员可能是全行业压力最小的,因为他们并不愁着卖基金与跑渠道,凭借着以往的业绩,他们任何一个基金推出后都能够获得不错的销售业绩。”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羡慕地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