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从产业升级到高新区的高端演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07:29 来源: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文 | 王德禄

  长城战略咨询研究所所长

  高新区要注重技术的研发创新,必须遵循内生道路,整合内生资源,强调内生力。在发展模式上应该有新“三把刷子”:产业细分、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

  如何做深中国制造业,引领中国制造从粗放型加工到精细化制造、再向制造业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延伸,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是我国高新区面临的重大任务。

  经过20年的发展,园区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国家高新区中,有21个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到了所在城市总量的30%以上,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拉动就业需求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对于马鞍山市博望新区来说也是一样。目前,博望新区的发展重点应该是放在如何抓住机遇使现有的传统产业实现升级,将制造和生产基地升级为新型园区。

  园区要走向高端

  从地理位置上看,马鞍山博望新区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与江苏江宁、溧水、高淳三县接壤,与南京空港新城、柘塘新城相互呼应,是安徽省通向苏浙沪等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门户。博望新区管委会应该抓住这一个有利优势,做好区域品牌定位,并建立长效的区域经济协作发展机制,促进区域之间的市场对接、产业转移和配套、产业融合,形成区域城市之间协作发展的局面,以寻求都市圈、城市群协作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

  其次,中国内地的高新区往往在产业研究的投入上很少。高新区政府要加大产业研究的投入,特别是做好细分产业的深入研究,描述出产业的技术路线图,弄清楚产业的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真正找到促进产业发展的方法,并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

  从产业形态看,马鞍山博望新区的不足之处在于产业单一,科技资源基础弱,缺乏产业集聚的土壤。在研究深圳高新区发展的时候,我们提出了一条“中国高新区要走高端”的思路。

  第一,沿着微笑曲线的两端爬坡。中国发展市场经济这几年,有很多高端市场形态不存在,使得中国的产品越出口越便宜。原因在于我们缺乏高端的运营人,高端的交易,这是由商业发展阶段决定的。微笑曲线两端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体现了一个大的方向,就是高技术向服务转型,向解决方案转型,这也是全球的产业发展方向。另一个方向就是空间的专业化,中国以前是垂直分工,现在我们要参与全球的水平分工。同时,在中国发展最难的问题是高端要素的专业集聚,高端要素的专业集聚是中国取得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这里空间的专业化,不是义乌生产制造业的专业化,而是像北京CBD这样的研发和高技术服务业的专业化,这是中国往前发展的增长极。有很多例子,研发集聚、检测集聚、交易集聚,甚至创意的集聚正在中国的涌现。

  第二,制造业做深。进一步的深加工是中国最缺乏的。经常被提及的向服务业转型,不是不要制造业,而是不要低端制造业,要高端制造业。

  第三,新产业崛起。现在全球出现两个形态:传统的产业价值链在分解;同时细分以后的产业在融合。可以说,产业的分解和融合使全球新产业崛起的机遇已经到来。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最大的问题就是能不能创造出新产业、新业态。以前只有欧美有高端新业态,由于全球化,现在中国也可以诞生新业态。商业模式是产业业态创新的关键,高新区如何推动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因为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够改变产业。

  对于像马鞍山博望新区这样具有传统制造业基础的新区来说,做深制造业,向高端演进,也是中国高新区成长的路径之一。中国的高新区发展肩负着实施“二次创业”、引领“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重任。如何做深中国制造业,引领中国制造从粗放型加工到精细化制造、再向制造业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延伸,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是我国高新区面临的重大任务。同时,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瓶颈约束,加快向高端演进,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高层次产业体系,将是高新区未来的战略选择。做深中国制造业是高新区产业向高端演进路径之一。

  如何做深制造业

  从经济角度讲,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是制造业产业链中的主要经济增长点。首先,制造业总产值中有相当比例是材料工业的直接贡献;其次,制造业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主要是新材料大胆使用的间接结果。新材料的使用,不但能够提升产品性能、增加产品功能、改善产品质量,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产品的价值及利润。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是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将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制造业价值增长的关键就是关键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只有材料和核心部件才能为制造业终端产品带来价值增值。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制造”崛起的表现在于加工组装环节,那么未来20年,“中国制造”比较优势的保持和竞争优势获取的关键就在于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两个领域的发展。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是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从“中国制造”崛起的一些优势企业看,如格兰仕,起源于大量中国制造产品的出口和快速扩张,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国际市场的开拓,强化了研发,随后逐步掌握了一部分关键技术,尤其是在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上保持了技术领先,因而这些企业或产业也逐步提升了竞争能力。大力发展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将能进一步优化国家或区域的产业结构,提升价值,增强产业或产业竞争能力,从而最终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纵观中国各种形态的高新区、产业新区,马鞍山博望新区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在按照高新区不同的发展路径对高新区的划分中,马鞍山博望新区管委会不妨对号入座。一是以创新为主线的园区,如东莞新区、宁波高新区,所在地区经济发达,积极吸引大学和科研院所入驻;二是以产业化为主的园区,如苏州高新区、无锡高新区,所在地区没有太多科技资源,主要靠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来发展;三是创新和产业化都兼顾的园区,如中关村科技园区、东湖高新区等,园区的市场化水平较高,管委会对园区的发展只起到了引导和服务功能。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高新区管委会对高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是由于对内生式发展的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没能完成转变。尤其一些地方政府还存在急功近利,短期绩效的思维惯性。实际上,招商引资虽然效果明显,但往往是投入大而利润小,而技术研发转化虽然周期长、风险高,但属于长期收益,更有利于经济长远发展。因此,对高新区的管理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扩地建楼、招商引资、优惠让利等旧思路上,而失去了高新区应有的创新之意。高新区要注重技术的研发创新,必须遵循内生道路,整合内生资源,强调内生力。在发展模式上应该有新“三把刷子”:产业细分、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专业园)。例如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已经是全球的强势产业,但政府每年仍要投入10亿美元支持产业创新,以保持其绝对的领先地位。

  推进内生式增长

  推进内生力要注意用活两个机制:“产学研”协作机制和“政府—中介—企业”协作机制。当前“产学研”机制已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而“政府—中介—企业”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这一机制中,政府应该从宏观角度来把握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进度,杜绝对企业直接的行政干预和支助,而应该借助中介的专业优势,让中介来更有效地分配政府资源,将来自政府的支持更加合理地调配到整个产业链中去。在内生式发展的具体措施上,政府首购主要针对国内企业或科研机构开发的高技术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重点产品,这些技术产品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具有较大市场潜力。政府通过定制和首购,利用公共资金来对企业的研发进行引导和补偿,通过对行政资源的合理利用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全球化合作与竞争中,关键技术和新技术是被各经济体严格封锁和垄断的,这些技术的研发,必须依靠自己,走内生式发展之路。而内生式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是主体,政府则是推动的关键力量,只有各方协调一致才能有内生力发展的美好明天,也才有创新型国家的创建成功。

  最后一点,就是要重视高新区的内生式发展模式和鼓励创业,尤其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走高技术创业的道路,依托民营企业的动力发展新区。

  高新区的内生式发展模式就是不断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来实现企业成长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组织创新,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推动体制创新,实现体制突破,真正发挥高新区主力军的作用。改革开放之初以“招商引资、土地出让、政策优惠”等“老三把刷子”为主要手段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全球化的发展需求,中国对更高、更新技术的迫切需求,已经在客观上要求高新区乃至中国经济必须走内生式发展之路。高新区内生式增长的核心是产业组织创新,在实现了对企业创业的支持之后,高新区进一步转向了对企业成长的支持。目前,政府出台了多种扶持手段,如被称为“二板”的中小企业板交易,被称为“三板”的代办股份转让交易,创建专业园以及产业加速器等,大力推进产业联盟、产业集群、产业组织等的形成和完善。如此等等,都是产业组织创新的结果。通过努力,高新区内生式发展道路已初步确定,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正在形成。

  产业组织创新的最重要内容就是创业,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全民创业和企业加速器。前几年,江西就提出来要全民创业,后来深圳也提出来要全民创业。在高新区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创新都发生在新产品、新服务领域。但是,怎样让新产品、新服务更多地发生,是政策制定者和区域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增加创业数量是高新区的内生动力,当创业基数比较大时,让企业加速成长,就是最新的一个组织问题,就是要建设加速器。二是专业园和创新集群。以特定优势细分产业为核心,形成以专业园为主要形式的企业集聚,通过汇聚高端科技与服务资源,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基础上的创新集群。三是创新驿站和产业联盟。技术市场怎么发展,深圳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就是在产业区把科技资源汇集起来。实际上,虚拟大学园就是最好的创新驿站。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成熟和不完全契约形式下的技术市场的对接是未来高新区发展的最大关键。各高新区都应该把创新驿站当作为重要的事情去探索。产业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的合作机制。高新区应更多的关注创新驿站和产业联盟。四是设施管理。设施管理是专业园在九通一平的基础上深一步地建设专业基础设施,专业不动产,这是变招商引资为汇聚创新资源的主要形式。我国若干高新区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