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政策基调不变 节奏力度不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07:53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万荃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货币政策在维持“总体偏紧”的情况下实行“定向宽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进行信贷倾斜;在产业投资政策方面,恢复部分前期叫停或缓建的铁路、公路、核电等投资项目,加快水利投资和保障房建设进度。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第24届部长级会议期间对中外媒体表示,中国央行密切关注通胀,不会因为关注增长而忽略通胀。在降低通胀上,需要考虑时滞效应,不存在立刻就能降低通胀的政策。他同时表示,控制物价、保持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我们的四大主要职能。我们始终关注这四大目标,不会只关注一个而忽略其他。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CPI同比已经连续3个月出现回落。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表明前期物价调控政策正在逐步显现。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从当前货币供应情况看,通过一系列稳健政策的实施,货币供应已经稳步回落,9月份M2同比增速仅为13%,三季度新增社会融资总额大幅下降,从二季度的3.6万亿元下降至2万亿元,货币供应量的持续收紧对物价产生的收缩效应正在逐步显现;近期受美债欧债危机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使得原料、燃料的价格压力在变小。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也表示,前期对CPI推升作用明显的部分食品价格涨幅开始回落,尤其是前期上涨较快的蔬菜、肉禽价格涨幅明显收窄,10月份后半个月蔬菜价格回落明显,猪肉价格在10月份也总体处于回落态势。同时,近期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调,也可减轻我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据此预测,10月份CPI同比增幅将会落在5.3%~5.5%之间。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我国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那么,随着近期通胀压力的缓解,为决策层在合适的时机进行适度预调微调,提供了空间。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近期经济工作时指出,要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要敏锐、准确地把握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融资结构。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近期的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支持小微型企业的金融财税措施等都是微调的例证。连平指出,基于目前经济增速已回落到合理区间,物价形势也好于前期,既没有必要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也不能一下子转到宽松的政策上来。因此,在维持货币政策总基调不变的前提下,增强灵活性做一些微调是比较适宜的,也是为了避免政策“一刀切”。而今年1月至9月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也为四季度政策微调预留了足够空间。特别是对于小型、微型、新型、战略型企业可以适度放宽政策,同时也可加大对保障房、在建重大项目等的定向资金支持力度。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在通胀回落的局面之下,政策的微调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货币政策在维持“总体偏紧”的情况下实行“定向宽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进行信贷倾斜;在产业投资政策方面,恢复部分前期叫停或缓建的铁路、公路、核电等投资项目,加快水利投资和保障房建设进度;在财政政策方面,则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对关乎民生、就业等薄弱环节和困难的小微企业进行补贴和税收减免。

  “为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对流动性管理进行微调,现阶段主要体现在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的降低还要看未来经济和流动性自主增长的走势。总体来讲,现阶段经济增长还比较健康,通胀还在相对高位,稳健的政策基调不会变,没有全面放松的基础。”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分析表示,这也符合周小川所说的,中国今年的GDP增长将超过9%,整体经济形势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改变,财政和货币政策总的提法保持不变。

  采访中,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本报记者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基调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是政策的节奏和力度会“相机抉择”。在把握政策基调的同时,及时预调,动态微调,并使之常态化,这是宏观调控的题中应有之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