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正悄然卷土重来 中国不能缺席“抗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6 22:54 来源: 《新世纪》肺结核正悄无声息地卷土重来,在对抗肺结核的战争中,中国不能缺席
□ 本刊特派记者 戴廉 发自法国里尔
dailian.blog.caixin.cn
一
度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肺结核,正悄无声息地卷土重来。而在治疗手段上,人类还停滞在几十年前的水平。
迄今为止最“新”的抗结核药物,是1968年发明的;广泛使用但仅对儿童有效的预防结核疫苗——卡介苗,1918年诞生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当前仍被使用的诊断检测方法结核菌素试验更可以追溯至100多年前。
10月28日,在法国里尔召开的“第42届国际肺病大会”的一场分会上,一位演讲者不无欣喜地说:“今天,关于肺结核的诊断、疫苗和药品研发领域的科学家们坐在了一起,这是第一次。我们可以公开宣称,要将这三方面的进展结合起来,共同对抗肺结核。”
“穷人的疾病”
“二战”后,新的化学药物的使用令结核病死亡率大大下降。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结核病出现全球性恶化趋势,不仅在发达国家卷土重来,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疫情更出现明显回升。世界卫生组织(WHO)不得不于1993年宣布结核病处于“全球紧急状态”。
中国更是重灾区。尽管目前发病率、死亡率已较2000年有所下降,但每年发病人数仍有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二位。中国和印度还是全球耐多药结核患者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每年有十万名新发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但其中能够被发现并得到治疗的还不足三千人。
但在上世纪下半叶的数十年时间里,全球针对结核病的科研都处于停滞状态。
“2000年前,全球只有两种肺结核疫苗在研发。很长时间里人们对此并不感兴趣。”Aeras全球肺结核疫苗基金会(下称Aeras)首席科学官员托马斯?伊文思(Thomas G. Evans)在接受财新《新世纪》采访时说,“但现在,至少有40款疫苗处在不同的研发阶段。”
在药物的研发上也是如此。“和疫苗一样,2000年之前,没有一种针对结核药物的临床研究,没有人对这个领域进行投入,因为这是一种‘穷人的疾病’。”全球结核病药物研发联盟(TB 联盟)高级医学官员丹尼尔?伊芙利特(Daniel Everitt)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说,“但是现在,有20多个小组在进行结核药物研发,这是有史以来最多的。”
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简称盖茨基金会)和欧美政府的资助下,全球结核病药物研发TB联盟(TB Alliance)于2000年成立。目前, TB联盟也是世界上惟一一个致力于结核药物研发的非营利组织。
在此一年前,盖茨基金会还资助了一家肺结核药物基金会。2003年,它更名为“Aeras全球肺结核疫苗基金会”,致力于促进全球结核疫苗发现、研发、生产和临床试验。
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十几种疫苗中, 有六款由Aeras发明或支持,其中五款正处于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
瞄准耐多药
全球肺结核疫情在2004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但每年的降幅不足1%,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技术匮乏。
那些已经存在了40年以上的药物,目前正在遭遇很大的问题——耐药。很多细菌对这些药物不再敏感,原本可以治愈的肺结核被耐多药甚至广泛耐药结核取代,越来越难以治疗。对于普通结核,传统药物的服用时间长达六个月,耐多药结核更需要至少18个月,广泛耐药几乎无药可治。
科学家们希望,通过新药研发,将结核病的治疗流程从6到18个月,减少到2到4个月,并最终减少到10天左右。
目前进入到三期临床试验的多款药物,已有望将耐多药结核的治疗过程缩短。最乐观估计,它们将在2012年或2013年结束临床试验。
疫苗也是一个老问题。1918年发明的卡介苗,是目前世界上惟一被批准的抗结核疫苗,但它仅仅对儿童有效。这和结核在儿童体内表现与成人不同有关:儿童感染结核一般不表现在肺部。
因此,即便婴儿期接种过卡介苗,成年后仍可能感染结核。对于潜伏期的结核,卡介苗是否有效也未可知。而它的另一个麻烦之处在于,对于自身存在免疫缺陷、感染了HIV的婴儿,它甚至是危险的。
所以现在迫切需要能满足不同需求的疫苗:对儿童、成年人以及HIV感染者都能更安全、更有效;不仅对普通结核有效,还要对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有效。
距离这些目标最近的两款疫苗,目前都处于二期B临床试验阶段。也就是说,它们已经经过动物试验和小范围人体试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测试。
传统诊断方法的问题再明显不过:显微镜检查简单、廉价,但只有当细菌量达到较高水平时才能检测出来,容易造成诊断延迟,准确率仅为60%-70%,且无法辨别耐多药结核;X光胸透检查仍是儿童肺结核诊断的最重要工具,但准确率同样有限。
相比之下,痰培养是准确率最高的检测方法,也能更早发现结核病人,但耗时长、花费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陈明亭向财新《新世纪》记者介绍,在中国2860个县中,仅有355个县有能力进行痰培养,只有88个县可以做药敏试验。
因此,理想的诊断方法是这样的:不仅能发现结核病例,还要区分出耐药结核,并能对潜伏期的结核进行诊断。2007年以来,陆续有多种新的诊断方法面世,对传统检测方法的一种或多种问题进行了改进。
中国不能缺席
“第42届世界肺病大会”期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结核病医疗方面的研发共收到71个资助方的6.17亿美元的投入,不足实际需要的三分之一。
“仅依靠私人基金会是不够的。”托马斯?伊文思说,“问题是,大的制药公司对结核疫苗研发感兴趣,但它们担心风险;少数几个政府目前在疫苗方面有所投资,但还未做出下一步投入的强有力的承诺。”
无论是疫苗还是药物研发机构,都将目光投向中国。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的专家都表示,“我们希望得到各国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尤其是中国。”
中国政府已经对国际社会的呼声作出一定回应。200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得到一项科技部资助,用于研究一种新的氯苯吩嗪化合物对普通结核和耐药结核的作用。这在当时是中国政府新药研发方面的最大一笔投入。
在不久前发布的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计划》中,抗结核药物也被列为重要的投资领域。
托马斯?伊文思则希望中国科学家和疫苗企业,也能投身到对结核疫苗的研发、生产之中。
他还希望在中国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目前,TB联盟的一款新药REMox TB正在中国进行三期临床试验。
相比之下,疫苗在中国的临床试验面临挑战。根据当前国家药监局的临床试验监管法规,境外研发的疫苗产品不能在中国国内进行临床试验。他为此感到可惜:“对疫苗的临床试验来说,我们必须在全球各地进行试验,才能更好地检验疫苗的效力。”
据了解,Areas已经和中国最大的疫苗企业——中生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将与中生集团在肺结核疫苗研发方面进行合作。此外,他们还和几家非国有的中国疫苗企业有了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