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毁评估已开始 中企何时重返利比亚还是未知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7 07:3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损毁评估已开始 政府谈判最关键
连日来,在利比亚有投资项目的多家中国企业负责人都陆续抵达利比亚,实地摸底中企的损毁情况,期待能尽快重返利比亚。而本报记者在利比亚采访中发现,由于执政当局尚处在“过渡”时期,大多数企业重返利比亚还处于“试探阶段”,短期内尚无实质性进展。
重返谨慎:
中企查看损毁情况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3位负责人在的黎波里告诉记者,随着利比亚局势的逐步明朗,他们期待能尽快重返利比亚完成遗留的项目,最大限度地减少由战争停工带来的损失。
他们透露,在接到利比亚执政当局的邀请函之后,公司决定派人返回利比亚,对损失进行评估核实。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建筑战前承建了班加西的2万套国民住宅项目,该项目也是中企在利比亚的最大投资基建项目。
北京建工利比亚项目的负责人刘经理也在的黎波里向本报记者表示:“我们这次过来,就是实际查看工地的现场,初步掌握项目的损失情况。”记者在的黎波里多方了解到,目前除了中建公司、北京建工之外,还有多家公司负责人都陆续抵达了利比亚,另有多家公司打算尽快派出负责人重返利比亚。
连日来,记者在班加西、米苏拉塔、苏尔特、的黎波里等地也对中企项目进行过实地考察,中国企业的工地现场除了苏尔特、米苏拉塔两个区域战事激烈的城市外,其他区域的承建项目一般都未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但都普遍存在库存材料严重被毁、被抢、被盗的情况。
混乱时期:
执政当局根本无暇顾及
米苏拉塔大学的教授祖拜尔博士对记者表示:“尽管我对利比亚未来保持乐观,但执政当局当前的确处在‘过渡与混乱’期,这种状况还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记者辗转各地采访中发现,对执政当局来说,相比更迫在眉睫的武装人员安排、政府机构组建、金融系统稳定等工作来说,被毁城市、基建乃至外国城建项目的复工问题,显然还没有提到执政当局的议事日程上来。
5日晚,的黎波里市中心的拉迪逊酒店前,数百名士兵“明智”地选择了在外国记者下榻的地方举行示威,抗议“过渡委”拖欠津贴。此前,执政当局新任总理凯卜曾表示,他所具体领导的“过渡委”在未来8个月中承担临时政府的职能。未来8个月甚至更长的“过渡期”之内,执政当局关注的是宪法起草、人员安排乃至收编武装。
在班加西的2万套住宅项目的建筑工地,利比亚的法律顾问努厉·哈马德承担着中方委托的“暂时托管”工地的任务。他对本报记者说:“只要政府层面协调得好,各处工地都可以马上复工。而问题是,我不清楚执政当局何时才能够介入协调!”
专家建议:
两国政府应“打包谈判”
持续了9个月的利比亚战火,如今已经完全断掉了中国企业与卡扎菲时期的银行、企业、协调人之间的沟通渠道。北京建工的刘经理说:“我们这次来到的黎波里,还只是我们公司‘单方面’的视察而已。因为这场战争,公司与利比亚各环节的沟通或联络早就断掉了。”
中企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期待中国政府能够“统揽”所有中企在利比亚的投资项目,全面掌握所有中企的诉求,从政府层面形成“合力”声音。据他们表示,商务部与外交部等部门也正在协调此事。
对中国企业目前“单兵作战”的状况,努厉·哈马德建议说:“最核心的问题是,两国政府应该‘打包谈判’,尽快达成政府之间的赔偿协议,这才是中企重返利比亚复工的关键。”
在他看来,尽管对此前执政当局对中国政府的立场颇有微词,但新政府肯定会选择承认此前合约,保持大型项目建设的连续性,这也是利比亚重建不可忽略的环节。
重返需迈“四道坎”
在利比亚,记者了解到,中国企业都对重返利比亚进行了一些文件、资料方面的准备工作。尽管看到了重返利比亚的希望,但这一过程还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以下因素将困扰着中企重返利比亚。
第一道坎,利比亚从此能否稳定下来?对中企来说,利比亚的稳定是重返的前提。但从目前情况看,政府架构尚未成型、武器充斥民间、不安分势力蠢蠢欲动等局面,无形中在影响尚未成型的新政府,制约着中企重返利比亚。
第二道坎,利比亚如何认定中企损毁评估?目前,中方企业已经在“单方”评估损失情况。但问题是,利比亚执政当局如何评估?是否承认中方所提出的损毁评估?
第三道坎,执政当局是否会废除一些合同?尽管“过渡委”对中方企业多次伸出橄榄枝,表示欢迎中企重返,但其间也有不少领导人表示,执政当局将审查前政府签订的合约是否公正。至此,审查是否成为新政府废除某些合同的理由?
第四道坎,政府赔偿能否尽快达成?执政当局是否愿意赔付?采访中,熟悉利比亚文化与法律的努厉·哈马德表示,中利两国政府的磨合还需要一段时间,政府如何达成损毁赔偿,是中企重返的最关键因素。有分析人士指出,任何“急功近利”式的希望敲定合同的单方愿望,往往与“慢节奏”的利比亚不合拍,中企应广泛聘用阿拉伯语熟练的人才打“前站”,积极了解并尊重利比亚文化。
(责任编辑:林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