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为“吃饭”做“行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7 10:40 来源: 新华08网
莫为”吃饭“做”行情“
⊙本报记者 弘文
A股蠢蠢欲动的行情,以及外围、境内暗自涌动的政策暗流,逐步激荡起场内的思维。短短一周内,看多市场的观点又多了起来。
比较有意思的是”吃饭行情“的观点。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前期一直下跌的公募、私募基金会更多考虑在本轮政策宽松的氛围下,抓紧在年内”做“出一波行情来,一方面安抚前期受伤的投资者,另一方面,则通过年内的冲刺行情,争取把收益大幅提高,缓解可能的经营压力。即通称的”吃饭行情“。
不过,根据笔者在市场内的了解,机构目前似乎并不存在普遍的”吃饭行情“的想法。一方面,从私募基金的角度,其的收益大致与稳定收取的固定管理费和按业绩提的业绩报酬相关。鉴于年内基金净值普遍下跌严重,绝大部分私募基金,今年内再提取业绩报酬的可能性很小,没有太大的做行情的动力。
而公募基金,本身具备较为雄厚的财力,每年多有稳定的业绩报酬,即便业绩不佳,过去积累的家底和资本金也足以支撑公司度过2~3年的困难日子,更加不存在所谓的”吃饭行情“。一些业内人士表示,”11月份的反弹和基金公司经营无关,饭都是一口一口吃的,不存在吃饭行情之说“。
一些投资经理还表示,目前并无能够左右行情的机构或机构群,市值庞大的A股市场,同时伴有巨量的IPO等待发行,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有个别机构有心,恐也无力制造什么”人造行情“。
从更远的角度看,吃饭行情源于过去的证券公司投资当道的时机,一方面鉴于券商的账单和业绩都是一年一结,因此,每年年初、年中,往往有资金主动发动行情,图谋波段收益。另外,当时,单个大型机构对于市场行情的影响力确实较大,这种状况和能量在现在已经大为缩减了。
比较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机构是否会因”羊群效应“而做什么投资举动,从最近几年情况看,无论是基金还是券商理财,乃至私募,都逐渐有了很强的竞争排名意识。尤其在目前极为困难的市场里,在市场亏损时候,如能因为盈利靠前而获得关注,对于机构扩张市场份额有莫大的作用。这似乎可以理解为又一种”吃饭“的动力。
而无论如何动机,因为想”吃饭“而制造或跟风行情都是极不可取的。市场的变幻莫测本身如同天气一样,为了”吃饭“而为之,很可能导致”吃不上饭“的最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