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不可忽视投资泡沫杀伤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01:3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刘海影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巨大的投资泡沫。

  据估算,目前在建投资项目的计划总投资高达50多万亿元,2011年前三个季度投资总额高达21万亿元,投资额占GDP比例也已经升至66%的高位。其中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大型国企推动的各类基建项目及固定投资项目。

  在目前的金融体系中,极大比例的金融信贷资源被用于支持地方政府、大型国有企业。从金融机构角度看,这既有政治上的正确性,又具有规模大、风险低的经济合理性。当政府收紧货币政策、却继续维持低于市场影子价格的低利率时,金融抑制越发严厉。信贷资源被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挤占。近期,温州地区、珠江三角洲区等地出现的民企经营困难,部分显示了过紧的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

  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主导的投资项目普遍具有投资效率低、治理水平不高、现金流覆盖不足、杠杆率过高的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过去也曾出现过投资泡沫与过剩产能,只要经济在正常发展,这个问题可以在发展中求得解决。这一观点既错误又危险。

  事实上,1997年之后的信贷与投资泡沫最终导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技术性破产,已经警示了投资泡沫的杀伤力。之后的历次投资泡沫之所以最终得以消解,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加入WTO之后,中国出口在8年时间从2660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4300亿美元,上升了接近6倍。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贸易逆差从数百亿美元扩张到7000亿美元。在这段时期,发达国家大幅扩张总体经济杠杆率,以虚增的需求吸纳消化了中国洪水般涌入的出口产品,支撑中国出口的非常规增长。

  本轮投资泡沫的规模比1997年大15倍,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无出其右,在世界经济史上也难寻;与此同时,伴随着欧美经济进入去杠杆、再平衡进程,伴随着中国出口规模接近全球10%份额,伴随着中国出口竞争力的递次下滑,出口增速必然下到一个较低的台阶。根据海关最新数据,出口增速从第一季度35%的高位跌至9月份的17.1%;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则出口量增速到9月份下降至6.9%。

  可以预见,在这50万亿元投资项目完成之日,就是过剩产能倍增、呆滞账涌现之时。

  从2008年底至今的宽松财政环境,是目前这轮巨大规模的投资泡沫的主要政策推手。事实上,财政赤字、过剩投资也是本轮通货膨胀的主要推动力量。为什么政府在面对明确的投资泡沫风险及需要压低通货膨胀的时刻,继续推进宽松财政政策?数年之后,人们将会为此感到极为困惑。

  除了对投资泡沫危险性认识不足等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地方官员仕途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的力度与速度,更不用说这个过程为私人利益留下的巨大寻租空间;而项目失败导致的经济损失则又可能非本届政府需要承担。如此,地方政府最合理的决策自然是追逐最大可能的投资增速。

  这种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只要后续投资项目可以为现存生产能力提供市场,并且提升的税收能力可以支撑地方政府财政。不幸的是,时至今日,这两个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2008年4万亿元政策出台之后至今,中央政府的负债率急速攀升,比它升速更快的,是地方政府的负债率。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增速下滑,必须抵制“撒钱堵洞”的诱惑。

  正确的政策组合是降低存准率,缓解金融抑制,引导信贷资源向中小企业、出口企业、民营企业倾斜,以求创造发展机会与就业岗位;这不会助燃通货膨胀。同时,必须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认识到仅靠控制货币并无能力控制地方政府投资。需要控制银行向地方政府的信贷,收紧项目审核,收紧中央与地方财政开支,推进地方政府财政透明。

  (作者系广晟财富投资管理中心投资总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