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为贵:中国企业真正崛起还需漫长过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01:3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孙燕飚
16年前开始试水海外市场时,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可能没有想到,在未来的日子里,海外市场会给中兴通讯的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6年后,中兴通讯和华为一起跻身全球通信设备提供商第一阵营,比肩国际通信设备巨头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
“未来十年,中兴通讯年复合增长率应该还会保持在15%~20%,主要增长点在海外市场。”侯为贵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指出,现在中兴通讯海外收入占比为55%,但未来海外市场收入比重可能会达到70%,甚至更高,“但中国市场肯定是中兴通讯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
因为,入世10年来,中国GDP从2001年的10万亿元,跃升至2010年的39万亿元,增长近3倍。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之一的中国通信市场也伴随着中国GDP的增长,快速膨胀,并成为中兴通讯和华为冲击海外市场的坚实后盾和最佳避风港。
侯为贵表示,美国GDP是中国的3倍,所以其通信市场也是中国的3倍;日本GDP与中国差不多,所以日本通信市场规模与中国相当;“如果中国GDP用15年达到美国水平,届时中国电信市场规模也将达到美国水平”。
走过电信业的冬天
也正是因为入世后的中国电信市场快速发展,让刚刚走出国门的中兴通讯和华为成功度过了2002年全球电信业大衰退;7年后,当全球电信业受累于2008年底的金融海啸,中兴通讯和华为再次借助中国3G网络建设,一举改写了世界电信设备商的竞争格局。
上世纪末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现。2000年全球电信业营收锐减,债务急速增加,很多电信企业财务赤字触目惊心,裁员风波不停,财务丑闻不断。
绝大部分国际电信设备巨头如爱立信、摩托罗拉等纷纷告别持续增长时代,而朗讯、北电等公司更是陷入了极端的困境。为此,华为总裁任正非于2001年初在华为企业报上发表了题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
电信业的冬天真的如期而至。2002年,美国环球电讯公司、McLeodUSA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相继申请破产;英国沃达丰集团,在截至2002年3月底结束的公司2001财年中,税前亏损135亿英镑,创下英国公司年度亏损之最。
与此同时,华为也在200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但中兴通讯却凭借中国联通的CDMA合同,不仅在2002年实现了微小增长,而且还将CDMA网络的成功经验推向海外市场。2006年中兴通讯CDMA出货量和合同数量已位列全球第一。
同样因为2008年全球性金融风暴,爱立信、北电网络、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身陷巨亏和裁员的困境。相反,中兴通讯和华为借助中国电信市场逆市飞扬,成功跻身全球通信设备提供商第一阵营。
2010年中兴通讯收入106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达54%。今年上半年中兴通讯收入58亿美元,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达56%。
这一业绩相比中兴通讯2001年的13.2亿美元收入,增长幅度已接近9倍,当时中兴通讯海外收入占比仅4%。
市场难以换技术
“中国金融机构为我们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很多融资方面的帮助,特别是中国银行与中国实体企业一起‘走出去’的模式。”侯为贵说。
据了解,在上述的两次全球性电信业危机期间,中兴通讯和华为为获得海外运营商的订单,中资银行如进出口银行、国开行或工行等基本都为其海外运营商提供买方信贷,这一利器缓解了海外运营商的自有资金压力和网络拓展需求,自然海外项目会向中兴通讯和华为倾斜,这一方式与日本和德国企业在几十年前的路径几乎一样。
显然,入世十年,中国丰厚的外汇储备是其中先天条件之一。
在本报整个专访过程中,侯为贵多次强调,中国改革开放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电信市场,对中兴通讯和华为来说,都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中国政府原本想利用中外合资方式来实现以市场换技术,但随后的事实证明,绝大部分合资公司都不是很成功,也没有换到技术。
“国际通信巨头都视技术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根本不会出让,但中国市场却肯定想占领。”侯为贵表示,中兴通讯通信技术的确也受到国际通信巨头新技术的启发,但主要源自于自主开发。否则,中兴通讯目前的技术就不会超越国际巨头,先在中国市场超越对手,以及占领全球市场。
据悉,中兴通讯每年都将收入的10%投入技术研发,近4年研发投入累计达200亿元,今年研发投入将接近100亿元。在中兴通讯8万余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即高达3万人,居中国上市公司之首。
资料显示,中兴通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专利申请数量超过3.5万项,国际专利申请超过6500项,其中相当比例是3G/4G/核心网/光传输/手机领域的核心专利。
“巨额的研发投入,是中兴通讯超越国际通信巨头的基础。”侯为贵表示,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政府未来10年应该继续给科技类企业以税收优惠等政策设计。因为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足够大,但经济质量还有待提高。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技术创新不够,这一方面需时间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政策上的合理设计。
“中国今年税收可能超过10万亿元,首先考虑当然是民生,其次就应该是高科技企业的政策激励。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为中国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侯为贵说。
非贸易壁垒
在侯为贵看来,虽然包括中兴通讯和华为等在内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已取得巨大成功,但总体而言,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还处于初期阶段。
最近几年,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频频遭遇非贸易壁垒,就是最佳的明证。
去年上半年,中兴通讯在印度遭遇的安全检查事件,至今让侯为贵记忆犹新。去年5月,印度通信部以信息安全性为由,要求其国内运营商禁止使用包括中兴通讯和华为在内的中国电信设备商生产的通信设备。
“9个月不让我们进货,最后是我们客户做通了印度政府的工作,到去年第四季度才开放。”侯为贵表示,相比中兴通讯在美国所遭遇的非贸易壁垒,印度政府封杀相对好解决。因为,华为和中兴通讯在印度已经营多年,印度电信运营商根本离不开中兴通讯和华为。
相反,美国电信运营商本身就有很多政府订单,往往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一句话,就可以否决某个项目的订单,所以至今中兴通讯和华为在美国电信市场的开拓,仅限于手机终端市场和边缘网络订单,根本进不了美国电信核心网络市场。
“去年我们在美国竞标一个21亿美元的大项目,结果也是这样失手。”侯为贵表示,中兴通讯和华为虽然有信心技术上全面超越国际电信设备巨头,“但要想在全球,特别是美国占据很大的市场,在短时间内肯定不可能。”
因为,有太多因素影响,特别是政治因素,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侯为贵表示,中国和中国企业的真正崛起,还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所遭遇的一些问题,也不是单个企业能解决的。
据悉,过去三年中,中兴北美销售业绩的复合增长率为131%,但大部分收入仍来自手机终端。
侯为贵简历
1942年生,籍贯山东,毕业于南昌大学。现任中兴通讯董事长。
1985年前,任职于航天691厂,曾任车间主任、技术科长。
1985年,南下深圳创建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
1993年,改组组建深圳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1997年,创立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任副董事长、总经理等职。
2004年1月,当选为中兴通讯董事长,深圳市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深圳市中兴维先通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4年12月9日,中兴通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联交所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国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H股市场成功上市。
曾获“2004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中国信息产业十大年度经济人物”、“中国十大科技领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