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乱象丛生 或是行业洗牌之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0 01:0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蒋飞

  国内PE行业热到什么程度?从它逐渐成为名牌大学经济和管理专业最流行的培训课程之一,或许就可窥见一斑。然而,当各式各样的资本和人物都开始当起GP(普通合伙人)的时候,这个行业距离洗牌或许已经不远了。

  PE乱象之一:过度集中于上市前股权投资(Pre-IPO),赚快钱成为主要的驱动力。

  这个现象与国内多年的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成熟上市资源有关,但也直接源自审核制造成的股市供给短缺。

  国内有的Pre-IPO实际上并不提升公司价值,而更倾向于赚取股权市场与证券市场之间的价差。当证券市场估值相对于股权市场的大幅溢价不复存在的时候,大量高价拿项目的Pre-IPO投资势必暴露风险。

  PE乱象之二:短融长投,各种热钱被饥不择食的中小PE公司当做募资对象。

  从美国的经验可以看出,PE首要的特征是用长期资金匹配长期投资,但在国内赚快钱的背景下,股票市场的短线资金、炒楼团、炒房团等各类热钱也开始当起PE的LP(有限合伙人)。这一方面固然是大大小小数千家PE激烈竞争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内缺乏足够的合格投资者。社保在PE方面的配置非常有限,保险资金投资PE仍然只有政策没有落实,大学基金和企业年金也远不成熟。

  短融长投的弊病与过度集中于Pre-IPO的投资标的紧密相关。但即使是周期较短的Pre-IPO,从企业上市到退出也需要经过三年的锁定期,周期仍然相对较长。因此一旦有LP出现资金链困难而无法履行出资承诺时,将对PE基金的正常投资带来负面影响。

  PE乱象之三:夸大业绩记录。

  本土PE的GP很少有超过5年的业绩记录,有些即使有成功投资案例,也带有较大的偶然性。一些GP曾在法人股市场成功掘金,但当前的市场环境与彼时已经有很大差别。另一些GP曾经在管理不到一个亿的小基金时,只要投中一两个项目就足以满足整个基金的收益需要,但接下来一下子募集到四五个亿的资金,就面临无项目可投的窘境。

  总之,由于市场发展时间太短,GP的业绩记录不但不充分,经常还是带有偶然性或者特殊条件,因此无法为LP提供客观的参考。

  PE乱象之四:募集方式公募化,成本高企。

  不能公开宣传是私募基金的一道红线,但PE的募资越来越多地来自于商业银行的私人理财渠道,使其与银行的其他理财产品跨界营销的问题凸现出来。银行的私人理财客户虽然是高净资产人群,但对于单个的PE基金来说仍然是不特定的人群,因此这种募集方式带有公募化的趋势。而一旦针对不特定人群进行募集,PE基金的风险也更难控制。

  此外,募资来自于银行和第三方理财渠道还带来了PE募集成本的高企,这部分营销费用甚至高达募集资金的10%以上。

  尽管PE行业存在上述种种弊端,但国内目前仍没有明确的监管体系,甚至由哪一个部委进行监管也没有定论。但记者从熟悉相关政策制定的人士处了解到,目前部委之间的共识是,国内的PE行业相对于美国而言仍处在发展的早期,尚不足以构成系统性风险;应先给予新生的PE行业一定的发展空间,待其自然洗牌形成一定的集中度之后再逐步纳入规范的监管体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