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询价保障散户利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0 23:5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韩迅
10月9日,安永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全球IPO最新信息》显示,香港市场第三季度集资额为25亿美元,跌出前三。
而三季度全球集资额排行中,A股一枝独秀。最多的三家证券交易所是深圳证券交易所、马德里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深交所第三季度共完成56宗IPO,集资额55亿美元。上证所共完成9宗交易,集资总额31亿美元。
而作为排行前列的IPO市场, A股新股发行中的“三高”以及背后的询价制缺陷却一直被市场诟病。而港股中的市场化询价体制或可为其提供参考。
市场化询价
招商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温天纳告诉记者,从目前A股询价制来看,符合询价对象条件的机构投资者不能对主承销商实施有效制衡,主承销商和发行人事实上主导了定价的绝对话语权。
基金经理王亚伟在一次“新股估值定价研讨会”上曾坦言,如果报价较低可能会被主承销商劝退。
“由于承销商能够从高价发行中获取最大利益,却不必承担任何后果。哪怕新股上市后破发甚至退市,承销商与发行人的利益都丝毫不会受到影响。承销商在这种询价制度下,当然愿意提高上市公司的发行价格,也就会出现所谓的‘人情报价’。”温天纳称。
为什么明知道定价过高,券商依旧还要高价发行呢?
某券商投行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目前的承销费用构成中,对超募部分通常收取8%的承销费,因此新股定价越高,超募资金越多,承销获得的承销费用也越高。新股高价发行既增加了券商收入,又让作为拟上市公司的客户赚得盆满钵满,这样双赢的结果何乐而不为呢?”
而港股更多是市场化定价。
“按一些A股上市公司的资质,不可能在港股市场获得如此高的融资额。”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杨青丽告诉记者。
港股IPO首先需要保荐人在与目标机构客户进行前期促销后,然后再大量地海外路演,“买方与卖方要经过一轮博弈之后,才会最终定出双方均可接受的发行价格。如果定价过高,可能会发行失败。” 杨青丽介绍。
从1994年11月起,香港新股发行逐渐形成询价与公开认购混合的招股机制,主要包括混合机制的股份分配方式、定价过程、回拨机制、超额配售权和市场稳定机制以及发行过程。
“如果价格太高,可能就不会有人参与申购,到时候吃亏的还是承销商自己。”温天纳表示。
另外, 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教授吴毓武告诉记者,和A股相比,港股IPO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投资者自负责任,“港股是市场化操作,如果投资者愿意申购,那么风险自担。”
在吴毓武眼中,港股更像是自由市场的买卖,“华南城(1668.HK)这样资质的公司在A股肯定是上不了的,但在港股就可以。如果你觉得它风险大,你可以不申购,但是你申购了就自己承担风险。”
保障散户的红鞋以及绿鞋制度
另外和A股20%给机构投资者进行网下申购不同,杨青丽告诉记者,港股有倾向于保障散户利益的“红鞋制度”。
“红鞋制度”指的是只要参与申购,每个账户就能得到一定数量新股的方案。
杨青丽表示,海内外机构投资者往往通过国际配售进行港股申购,这部分数量通常占招股总额的85%~90%;余下的10%~15%的股份,则向散户进行公开发售。
其中,供散户申购的公开发售部分基于“红鞋制度”,新股分配以股票申购账户为基础,按照“人手若干股”的原则,保证每个有效申请账户可按照一定基准,获得部分新股股份,“这就保障了散户的利益。”
而A股“询价制”的一个隐患就在于,20%的网下机构配售者来决定100%的公司价格,在实施中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
吴毓武认为,如果机构投资者人为抬高公司的发行价格,普通投资者却只有被动接受,两者的权利义务并不对等,这也增加了暗箱操作的嫌疑。
另外,针对新股上市之后的暴跌暴涨,港股还推出了“绿鞋制度”。
从1993年起,香港IPO市场采用了来自美国的“绿鞋机制”,并形成常规,几乎所有新股上市均会向主承销商授予“绿鞋期权”,即15%的超额配售权,以在证券上市起30日内,根据市场情况选择是否行使“绿鞋”,稳定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