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动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01:4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胥会云
虽然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但向自由贸易园区的转型,已然成为许多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目标和方向。
在10日举行的“第11届世界自由贸易园区大会”上,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表示,中国的有关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正在深入思考和规划特殊监管区未来创新发展的课题。
1990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设立,是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探索和实践的开始,是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园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和改革开放需要而设立的。目前中国共有102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据统计,去年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进出口总值3880多亿美元。
不过,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在会议上指出,尽管发展迅速,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与世界自由贸易园区相比,尚存一定差距。如总体发展不平衡,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等。尤其是近年来因国际市场萎缩而表现得更加突出。另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类型偏多,政策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
于是,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发展,建设与国际惯例更加接轨、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自由贸易园区,成为许多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方向。
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李泊溪表示,在境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条件已成熟,许多地方都提出发展自由贸易区的要求,为此,建立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的任务很紧迫,综合比较各方面的因素,中国生产力学会提出了在上海浦东建立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的报告,得到了国务院批示和有关部委支持。
浦东新区副区长、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向自由贸易园区的转型,并不是政府层面的要求,而是经济领域的活动需求,特别是企业的需求。
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设立FTZ这一类型的自由贸易区超过了1200个,但并没有一套全球统一遵从的实践性国际惯例。具体来说,各国的FTZ大致分为四类:准自由贸易区、标准的自由贸易区、升级的自由贸易区、自由经济社会制度下的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
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表示,向自由贸易园区的转型,很难简单说哪个国家和地区是样板,但迪拜、新加坡、香港等地区的政策和运作模式是首先要学习的。
简大年称,下一步的转型,将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贸易的进一步升级,实现贸易运作模式的丰富性、开放性;二是外汇进一步开放,推动外汇政策在上海的突破和先行先试;三是物流进一步便利。推动以企业自律为核心的分类式、风险式管理,真正从管理商品转到管理企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