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政企携手 共同服务“新农保”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04:45 来源: 经济日报

  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务院自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如何又好又快开展“新农保”工作,是各试点县(市、区)都在积极探索的课题。作为首批试点县的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采用政府采购服务的模式,由中国人寿德阳市分公司经办以“新农保”为核心内容的“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这一政企各取所需、优势互补的“德阳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经历了从孕育到初步成长的过程,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了农村群众的认可。

  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打造采购服务模式

  “旌阳区的‘新农保’涉及25万农户,并且这项工作要年复一年地持续下去,政府资金、人员有限,如何才能做到走村入户、服务每一位农民朋友?”德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杨承告诉记者,当2009年9月1日德阳市旌阳区入选全国“新农保”试点时,如何尽早、尽快开展工作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不过,德阳市政府很快就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指导意见》第十一条中提到‘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杨承介绍,旌阳区前期的“新农保”评估工作得出两条结论:一是成本高,如果政府经办,直接、间接的资金投入不会低于620万元;二是时间有限,从组建队伍、培训提升、建章立制到工作全面铺开,大约需要2年至3年的时间。

  “政府职能部门现有的人力资源无法支撑。政府职能部门的专长,更多在于宏观管理、监控调整,而非技术、事务服务。”杨承坦言,基于此,旌阳区开始考虑服务社会化,“借助专业的管理团队,可以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整合社会资源,可以降低成本;主管部门从技术性、事务性工作中抽出身来,更有利于发挥政府职能。”

  由于“新农保”涉及数十万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意义重大,德阳市政府和旌阳区政府对采购服务模式极为审慎。

  “2010年1月中旬,我们接到通知,必须在春节前把60岁以上农村群众的首笔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下去。”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旌阳区政府委托中国人寿德阳市分公司组织力量完成这项工作。

  1月24日,中国人寿德阳市分公司用最快的速度从全区各村招聘了250余名中专以上学历的青年,并迅速开展集中培训,从中甄选出180名协理员;同时与德阳市邮政储蓄银行、旌阳区社会保障局议定了代扣代付工作方案。1月28日,旌阳区新农保工作在全区11个乡镇的112个行政村和3个街道全面展开。1月31日,第一笔养老金递到双东镇钱音村村民手中。春节前,旌阳区约4.5万60岁以上农村老人全部领到了养老金。

  在20天的时间里,“新农保”工作高效有序运转,得到了百姓和政府的认同。所有这一切,最终促成政府作出决定:采用政府采购服务模式推行新农保工作,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通过严格的竞标环节,中国人寿德阳市分公司以358万元中标,并于2010年4月9日与旌阳区政府签订协议。中国人寿德阳市分公司为旌阳区提供“新农保”服务,这也是全国首份经办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政府采购服务模式协议。

  “随着协议的签订,旌阳区11个乡镇的25万名符合参保条件人员,就由中国人寿这个保险行业的‘管家’来提供服务了。”中国人寿德阳市分公司总经理周禄平介绍,这一政府采购服务模式要求中国人寿在两年时间内必须建立起确保“新农保”长远平稳运作的管理体系。

  “政府根据合同,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群众的参保率、有效投诉,这些都是考核内容,一旦违约,政府将按合同及考核方案处罚我们。”周禄平表示,“新农保”虽然属于公共福利,但在管理流程上却与保险公司的业务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中国人寿现有的一切资源,可以支持其很好地完成“新农保”的各项服务。从目前运转情况来看,政府采购服务模式显现出了实效,旌阳区参保人员覆盖面已经超过85%。

  农民获得优质服务

  企业赢得百姓口碑

  “我们做了一辈子的农民,到老了,也能和城里人一样领取退休金,真是没想到。”在德阳市旌阳区双东镇青山村,71岁的张兴长老人告诉记者,他已经领了一年多的养老金了。“当初小刘来我家给我详详细细地讲这个‘新农保’,帮我填写表格,后来每个月都提醒我去银行领这笔钱,还总来询问我有啥困难。”

  张兴长提到的“小刘”就是中国人寿德阳市分公司所培养的180名协理员之一的刘建华。今年25岁的刘建华中专毕业,之前做过个体户,后来应聘成为中国人寿“新农保”业务的一名协理员。

  刘建华告诉记者,根据中国人寿与旌阳区政府签订的协议,除了“新农保”经办服务外,协理员还要提供“政策咨询、劳动维权”、“就业服务”、“社会化管理”这三项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我们除了进村入户地进行‘新农保’个人信息的采集、核实和登记外,还要把农民朋友们遇到的困难、产生的误会等及时反馈给政府,有的时候我们就像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刘建华举了个例子,有农民反映“新农保”政策规定“满60周岁老人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子女应参保缴费”,使村里那些子女拒绝参保的老人全都“靠边站”了,这些老人很不满意这条规定。面对村民的这些不理解,刘建华一方面要做这些老人子女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及时把百姓的声音传递给政府有关部门。

  在双东镇钱音村的农田边,记者看到中国人寿协理员朱沙正通过笔记本电脑输入参保农民的个人信息。

  “公司给我们每个协理员都发了一个笔记本电脑,当我们遇到农民要参保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登记。而且我们在田间地头宣传时,也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管理信息。”朱沙介绍,中国人寿和政府联合开发了一套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以便科学、有序地管理好参保人的信息。

  中国人寿做了这么多的服务工作,企业会不会“吃亏”?对此,周禄平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参与‘新农保’,有我们的收获。通过协理员走村入户的服务,我们在农村建立起了无可比拟的网络,了解熟悉了农村市场,对于长远的发展,必然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也给我们带来了千金难买的品牌效应。”

  职能部门角色转变、行政成本有效降低、建立了一支多用途的队伍、资金安全规范、获得有力的专业技术保障……“新农保”市场化运作的好处,在德阳市旌阳区得到了体现。西南财经大学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义表示,“新农保”工作的开展,无论单纯由政府或是企业操作,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共同参与可以扬长避短,公司解决了政府运转机制的不足,政府为企业提供更广泛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新契机,从目前的实践情况看是比较成功的。

  不过他也表示,目前这项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还需多方共同完善。一方面是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建立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此外还应加强财政支持,使企业在参与社会管理的同时获得相匹配的收益。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进一步深化服务,做到社保与商保的协调,开发补充性保险,找到市场新增长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