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泰富电气负债4亿美元痛别纳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07: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泰富电气负债4亿美元痛别纳市

  在泰富电气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杨天夫看来,退出纳斯达克,虽然代价巨大——私有化过程,他背上了4亿美元的负债——但公司却因此赢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他说:“一个企业的发展受制于诸多因素,人才、信息、物流、技术等都是重要的,而资本,仅仅是其中一个因素,泰富电气这样的中国企业的发展,必然是这些综合因素的结果,而不能寄希望于资本市场一方面,否则,风险就会很大。”

  北京时间10月29日晚间,泰富电气在纽约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占总股本90.7%的股票支持公司私有化。由此,长达近一年半的泰富电气私有化正式完成。

  根据其公告,泰富电气将停止交易和退出纳斯达克,流通股股东将收到每股24美元的赎回无息现金。按照总股本3125万股计算,公司估值将达到7.5亿美元。

  曾经是中国概念先锋的泰富电气,正式退出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成为中国第一个从纳斯达克退市企业。

  而对于目下广被媒体传播的“泰富退市是因为市值被低估”的说法,泰富电气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杨天夫总是难掩愤怒:“我们从2010年4月就开始筹划私有化的事宜,当年甚至放弃了1亿美元再融资的机会,这样一场目标明确的战略转移,怎么就会被渲染成溃败行为呢?”

  资本市场孵化的高科技企业

  作为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微电机、直线电机及自动化集成装置的企业,泰富电气如今是国内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代表。

  2000年4月23日,杨天夫成立了哈尔滨泰富电气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只有500万元。当初,公司利用自有专利研制生产直线电机,在国内抢占了“市场”“技术”的先机。然而,在参观过全球最大的高效电机制造商美国保德公司的生产车间后,杨天夫决定:与技术、产品和管理远远超过泰富电气的保德进行合作,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向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转移。2004年5月,泰富电气与美国保德电机公司成功合作成立哈尔滨保德泰富电气有限公司,这个合作,也改变了杨天夫以往用自有技术搞泰富公司、迅速“做大做强”企业的观念,他把企业打造成了利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平台企业”——客户系统工程技术方案提供者,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制造企业。

  但是,这样的企业是需要长时间的市场孵化过程。公司在还没有产生大量经济利润时,唯一的办法就是进入资本市场寻求发展。然而,当时的中国A股市场上,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上市可能性基本没有。“当时别说门槛难迈,连门都没有,哪里有什么门槛。”杨天夫说,去美国上市,对泰富这样的企业而言,即是无奈之举,也是必然之举——“民营企业总是有他自己的灵活性和自主性。那个时候,生存是第一位的。”

  2005年1月13日,泰富电气以直线电机生产营销商的身份在美国电子招示板市场挂牌上市,迈出了海外融资的第一步,2005年1月26日,泰富电气以开盘价3.1美元登陆美国资本市场。

  2007年1月31日,泰富电气正式开始在纳斯达克全球版市场主板进行交易,交易代码为“HRBN”,成功升板。股价也从最初的3美元涨至12美元,泰富电气实现华丽转身。

  随即,杨天夫领导的泰富电气,被中国国内企业当成了去美国资本市场寻求发展的榜样。而泰富电气也凭借着独有的技术、市场、团队优势,在资本市场支持下,攻城略地,迅猛发展。6年来,泰富电气已经成为在哈尔滨、上海、西安、威海、杭州、美国底特律等城市设有七家全资子公司和研发、生产基地的大型国际化企业。

  三大因素导致企业发展受阻

  “不管美国资本市场如何残酷,但作为一个企业创办者,公允地说,泰富电气的发展,还是得益于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过程。”杨天夫说。

  但纳斯达克绝对不是天堂,作为企业家,杨天夫对此有足够的认识。

  登陆纳斯达克以后,泰富电气迅猛发展,从当初几千万元的销售收入,到如今数十亿元的大公司,泰富电气爆炸式增长的同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身份,也给其带来了诸多限制。

  “资本市场不是万能的,融资额度不是无限的,有时候,上市公司的身份可能恰恰会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杨天夫说,根据我国国家高端制造业长远发展规划,泰富电气也制定了“十二五”发展战略,按照这个规划,泰富电气要提升现有市场份额和技术水平,这也意味着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受制于美国资本市场相关限制,大规模取得资本市场支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同时,随着几次融资,大股东股本份额减少了一半,而每年要维护上司公司相关法律地位,中介成本就要支付几千万元人民币,且有逐年加大的趋势。加上公司股价长期被唱低,市盈率仅为国内市场同类企业的十分之一,高管、创业团队信心越来越不足。

  “更大的危机来自融资行为本身。”杨天夫说,作为董事长,他负责企业的“战略方向”“找人”“找钱”三大分工,然而,随着事业的发展,全球范围内找到的七十多个“高管”“专家”团队如何维护下去,却让他犯了难。“高科技企业需要有激励机制,但是我们的股票盘子太小,且公司股价被严重低估,这就导致管理团队的激励机制十分脆弱。”杨天夫说,意识到这样的风险,让他焦虑得无法安心睡觉。“高科技企业的核心就在人,留不住人,企业都难以生存,何谈发展。”

  到了2010年,融资规模过小而制约企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

  退市实现公司新架构

  2010年5月,作为大股东,杨天夫提出了公司私有化的想法。

  2010年7月,他正式向董事会提出了私有化申请。

  2010年9月9日,泰富电气董事会正式讨论杨天夫的私有化申请相关事宜。

  从时间上看,杨天夫作为大股东主导的泰富电气私有化过程,至少比华尔街大规模唱空中国概念股的时间,早了一年。

  “离开纳斯达克的过程惊心动魄,确实算得上步步惊心,但我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在杨天夫看来,纳斯达克仅仅是个资本平台,“对公司发展有利,我们就进去,对公司发展不利,我们就离开。为什么要神化一个融资平台?”杨天夫说,与一种普遍的舆论相反,退出纳斯卡达,不是泰富电气的被所谓做空机构逼的没办法了,“恰恰相反,能进能出,正是我们作为一家成熟企业已经拥有了相当的能力的表现。”

  在杨天夫看来,退出纳斯达克,虽然代价巨大——私有化过程,他背上了4亿美元的负债——但公司却因此赢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一个企业的发展受制于诸多因素,人才、信息、物流、技术等都是重要的,而资本,仅仅是其中一个因素,泰富电气这样的中国企业的发展,必然是这些综合因素的结果,而不能寄希望于资本市场一方面,否则,风险就会很大。”

  至于私有化过程中与美国做空机构的恩恩怨怨,杨天夫的评价是“没见什么新鲜手段。”虽然不耻某些机构的做法,但杨天夫认为,做空是美国证券市场的一种机制,过分指责做空机制,是没有意义的。“市场就是无情的,当你成了猎物,你能做的,就是勇敢面对,努力拼搏去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怨天尤人去抱怨猎杀者的残酷。”

  选择面对,而不是被动应对,泰富电气成功击退做空机构,顺利实现了私有化。

  重回资本市场是必然选择

  “私有化不是我们的目标。”杨天夫一直强调着自己对公司愿景的描画:泰富电气,不属于哪个人,也不属于几个人,而一定要属于公众。正因为如此,他需要为公司重新进行制度设计。

  杨天夫说,退市后,公司将对资产重新评估,产业从组。“争取在短期内选择新的资本市场重新上市,满足公司更大发展,完成公司未来发展更大的目标。”目前,公司已经重新设定了未来3到5年的发展目标。

  而整个新目标中,人,始终是第一位考量的因素。“企业做大做强,一定要真真切切地制定系统完善的人才战略,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建设,这一点上刻不容缓,决不能有半点含糊。”因为几年的企业迅猛发展已经证明:“不能留住人才,任何美好的规划都将成为泡影,这不是危言耸听。”

  泰富电气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杨天夫一直强调自己是主动退出纳斯达克

  (责任编辑:刘阳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