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船企喊饿: 近半企业无订单王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08:5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洁 上海报道

  11月8日,熔盛重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文军在出席 “2011国际航运战略发展研讨会”时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船企普遍遭遇订单荒,上半年50%企业没有拿到订单,三季度,30%左右企业没有拿到订单。

  当天一组造船速报显示,10月份全球新船订单量138万CGT。今年上半年月均高于300万CGT的新船订单量,到下半年开始呈现剧降趋势,7、8、9月的分别为182万CGT、183万CGT、127万CGT。

  船市低迷的判断成为产业链上的共识。全球三大集装箱航运公司之一的达飞轮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王保裁也指出,目前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已经进入二次探底,航运企业的装载率再次下滑,2010年上半年,装载率还是100%,到了今年6-9月,装载率已经下降到80%-90%。

  “还有运价也再次出现暴跌,欧线比最高时候下降500%,美西线也下降260%。尽管还略高于金融危机时水平,但因现在油价高了,船公司的日子不好过。”他表示。

  刚刚过去的10月,中国得益于低价订单攻势,新接订单量环比出现了增长,获得了67万CGT(30艘)、11.35亿美元订单。在8月40万CGT(17艘订单)、9月41万CGT(22艘订单)的基础上,呈环比小幅度上升趋势。

  但从今年的累积船舶订单量来看,韩国为1228万CGT、304艘、436亿美元,远多于中国累积获得的809万CGT、419艘、148亿美元订单。

  “光上半年,韩国就获得世界订单的50%,共314亿美元,是中国所获订单的(88亿美元)3倍。尤其是高附加值产品领域,造价6亿美元以上的21艘石油勘探船,全给韩国拿去了。”

  陈文军认为,尽管中韩关于新一轮造船霸主地位的争夺胜负未定,但在生产效率、信息化水平、科技创新研发能力、企业规模等层面,中国企业仍处劣势。但由于各项成本同时在增加,中国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也逐步丧失,战略谋变势在必行。

  截至2011年6月30日,中国熔盛重工手持造船订单109艘,合同总额约67.5亿美元,手持订单总量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五。

  “熔盛目前还在抓紧向高端造船领域拓展,开发诸如冰区加强型散货船、6600TEU以上型船、VLOC、海洋工程、LNG等高附加值船型。”陈文军还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